高一化學教案:《氧化劑和還原劑》教學設計(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4 22:09:17
。ㄋ模┙虒W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1. 教學流程圖
本節(jié)課采取的思路是:先讓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尋找規(guī)律→設計驗證氧化劑、還原劑的實驗方案→借助點滴板和滴管完成簡單的驗證實驗→依據(jù)實驗結論提升知識。實施時我在平行班中采取了兩種方案,其中方案Ⅰ逐步給學生提供臺階,將整個探究過程分為兩步,先尋找氧化劑并驗證,再尋找還原劑;方案Ⅱ則顯得開放度和綜合度更大,學生同時考慮氧化劑和還原劑的驗證方案。
2. 教學資源的開放性措施
本節(jié)課選用和開發(fā)的教學資源主要體現(xiàn)在2個方面上:
一是演示實驗:①果蔬汁久置變色→加Vc后又恢復原色。該實驗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及其變化作為課堂的引入,既體現(xiàn)了化學與STS的聯(lián)系,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情景,初步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視角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 ② 驗證Na2SO3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的實驗。它是對前面的理論探究和實驗探究內容的升華,學生既要會應用化合價來判斷物質的氧化還原性,又要吸取剛做實驗經(jīng)驗,快速設計實驗方案。此時學生不僅要知道應找常見的氧化劑來檢驗Na2SO3的還原性,找常見的還原劑來檢驗Na2SO3的氧化性,還要考慮選擇什么樣的試劑現(xiàn)象更明顯等問題。
二是學生實驗:本節(jié)課提供給學生探究物質的氧化還原性的試劑有:FeSO4、氯水、FeCl3溶液、淀粉溶液、KMnO4溶液、KI溶液、硝酸溶液、硫氰化鉀溶液、銅片。這的確是一次開放性非常大的實驗,為了降低難度,我在學案中給充分的信息和提示,目的是盡可能地減少學生在客觀事實上消耗時間,以減輕他們對藥品的陌生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3. 問題情境的開放性措施
整節(jié)課時是在幾個問題驅動下貫穿而成的,創(chuàng)設出來的問題情境開放性較大的有(以方案Ⅱ為例):
問題 |
設計目的及作用 |
① 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想一想還有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質具有還原性?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來,并說明你的理論依據(jù)。 |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尋找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依據(jù),體會運用化合價來判斷的便捷。為實驗探究的進行打下基礎和提供思路。 |
② 如何驗證所給的物質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還原性? |
通過前面知識與方法的準備,讓學生自行思考總結出實驗探究的思路與方案的逐步優(yōu)化。 |
③ 從實驗結論中,結合物質分類的知識總結出哪些類物質常作氧化劑,哪些類物質常作還原劑? |
從物質類別的角度重新總結氧化劑、還原劑,體會兩者的聯(lián)系,感受分類法的廣泛應用。 |
④ 從以上總結的規(guī)律分析Na2SO3可能具有的性質?結合這節(jié)課的實驗和所學知識,設計實驗驗證你的預測。 |
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和提升,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
4.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措施
本節(jié)課設計和安排的理論探究(參見上表問題①)和實驗探究(參見上表問題②)兩部分活動,開放程度均很大,學生能從各個角度考慮和分析,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研究的欲望。當然,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所以理論探究部分,有的孩子能將多個判斷方法想全,有的只能想到一部分。實驗探究中,有的組能快速完成所有的實驗組合,有的組只能完成幾個,并且忽略了一些實驗技巧。這都是正常的,學生的發(fā)展本身就是多方位多層次的。也許正是這些小小的遺憾才是他這節(jié)課收獲和感悟最深的地方。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