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培育出一父兩母移植基因猴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09-27 00:52:41
摘要: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科學家日前采用一種革命性試管受精(IVF)技術(shù)培育出擁有“一父兩母”的移植基因猴,這為徹底根除不治之癥帶來希望。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科學家日前采用一種革命性試管受精(IVF)技術(shù)培育出擁有“一父兩母”的移植基因猴,這為徹底根除不治之癥帶來希望。
“設(shè)計嬰兒時代”即將到來?
科學家開發(fā)出這項技術(shù)用以阻止無法治愈的遺傳疾病的傳播。他們已用其成功培育出四只健康的猴崽?茖W家認為,幾年內(nèi),這項技術(shù)可能會培育出第一批“設(shè)計嬰兒”。新技術(shù)原本用于幫助身患遺傳病的女性,將她們有缺陷的卵子的DNA植入其他女性捐獻的健康卵子中。
這種情況下受孕的嬰兒會繼承三個來源的DNA——生母、卵子捐獻者和生父。獲得這項突破的美國研究小組表示,該技術(shù)可被用于根除遺傳性癲癇、失明和心臟病等可能致命的遺傳疾病。但是,批評者表示,這是在朝“設(shè)計嬰兒時代”的道路上邁出的令人憂心的一步,并警告稱這會玷污生命的圣潔。
最新研究旨在消除“線粒體疾病”:各類不治之癥。在英國,每5000名嬰兒中,就有一個身患線粒體疾病。這些疾病是由母親遺傳給孩子的線粒體DNA變異引起的。領(lǐng)導這項研究的美國俄勒岡全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瑪薩希托·塔奇巴納(MasahitoTachibana)博士認為,這項技術(shù)同時適用于人類和猴子。
他說:“迄今為止,我們利用這種方法培育出四只猴崽,它們一個個都很健康。我們認為可以將新技術(shù)應用于人類,避免線粒體DNA變異在患者家族內(nèi)部繼續(xù)傳播。”線粒體的外形很像香腸,被稱為“動力中心”,漂浮于細胞內(nèi)部,將食物轉(zhuǎn)換為人體所需能量。每個線粒體包含幾個微小的DNA分子。
為根除線粒體疾病帶來希望
科學家迄今已確認了大約50種由線粒體DNA變異引發(fā)的疾病,其中一些會在成年前消失。癥狀包括肌肉無力、癡呆、失明、聽力喪失以及心臟和肝臟問題。據(jù)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的研究報告稱,美國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成功將一個卵子的DNA植入另一個卵子,培育出四只猴崽,并分別取名為“米托”(Mito)、“特拉克”(Tracker)、“斯皮德勒”(Spindler)和“斯皮蒂”(Spindy)。
研究人員的目的是從攜帶線粒體疾病的母親體內(nèi)提取卵子,提取卵子的細胞核DNA——攜帶如何培育和養(yǎng)活人類“指令”的遺傳物質(zhì)。接著,他們將這個細胞核DNA植入第二個健康的卵子中,這個卵子自己的細胞核DNA已被取出。由此培育出來的“混種”卵子含有母親的細胞核DNA以及捐獻者功能齊全的線粒體DNA,可被用來培育健康的嬰兒。
塔奇巴納博士說,研究表明這項技術(shù)是安全的,為避免具有任何副作用,他們對猴子做出了細致研究。他說:“我們認為這項技術(shù)可以很快應用于人類,并相信一定會起作用。”由于線粒體DNA僅對細胞如何將食物轉(zhuǎn)化為能量有影響,因此,嬰兒會繼承生母而非捐獻者的體型特征。
引發(fā)倫理道德?lián)鷳n
去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采用類似技術(shù)培育出10個胚胎。這些胚胎在六天以后被銷毀。新技術(shù)帶來了嚴重的道德憂慮。它還會改變未來幾代人遺傳的DNA——這一理念早已引起倫理學家的深切擔憂。專家稱,英國若想采用這種技術(shù)培育出“設(shè)計嬰兒”,則必須對相關(guān)法律作出修改。
英國公益組織“生殖倫理學評論”(CommentonReproductiveEthics)的約瑟芬·昆塔瓦萊(JosephineQuintavalle)說:“這是基因工程技術(shù),由此產(chǎn)生的變化會遺傳給未來幾代。我們應不惜一切代價去阻止那些干預經(jīng)數(shù)百萬年前進化而來的特定繁殖模式的行為。這項技術(shù)旨在阻止未來幾代人患上線粒體疾病,但是,如果它給他們帶來更為嚴重的問題,這顯然是荒謬之舉。”
另外,新技術(shù)還取決于女性捐獻的卵子數(shù)量。對于那些捐獻卵子的女性來說,這種行為會令她們感到不安,也冒著很大風險。壓力集團“基督教之聲”(ChristianVoice)主任史蒂芬·格林之前曾表達過這樣的擔憂,那就是科學家“走得太遠了,走得太快了,扮演上帝的角色”。他表示:“人們在做這些事情時總抱著良好的意愿,但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小心謹慎,以免扮演上帝的角色。”
獲“克隆羊之父”肯定
格林補充說,“我們必須要全面的思考問題,想一想這是否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旦孩子知道他們有兩個母親,那時會有何感受?我們的確應該對那些身患遺傳疾病的人報以同情,但我們在干預人的天性之前必須三思而后行。也許有些人會想,由于科學家可以為所欲為,這個世界也就沒有公平可言。”
愛丁堡大學醫(yī)學研究理事會再生醫(yī)學中心主任伊恩·威爾莫特(IanWilmut)教授曾領(lǐng)導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克隆出“多莉羊”。他說:“這篇研究論文指明了治療肌病等各類疾病的新方向,肌病患者的肌肉纖維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線粒體功能障礙似乎傾向于讓一些人患上骨質(zhì)疏松癥、阿耳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癥、中風等疾病。作為第一篇展示靈長類動物具有新的治療遺傳疾病途徑的論文,我們應該向作者表示祝賀。這使得我們在朝避免孩子先天患有某種遺傳疾病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