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科學地搞好化學復習(3)
2009-09-26 12:37:38網絡資源
第二輪以綜合提高為目的,通常按照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6個專題進行。復習時要著重系統(tǒng)整體知識技能,加強知識技能間的綜合聯(lián)系,注意總結規(guī)律性的知識,加深、發(fā)展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例如,引導學生總結各類物質的反應規(guī)律和制取規(guī)律、非金屬單質置換規(guī)律、陽陰離子放電順序與產物規(guī)律、判斷或比較微粒大小的規(guī)律、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規(guī)律、離子共存或不能共存的規(guī)律、晶體物質的熔沸點規(guī)律等等。要注意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和例外情況。
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位素和同系物;電解和電離;原電池和電解池;電解和電鍍等等,可以通過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加深理解,防止混淆。在第二輪復習中還要通過典型例題的講解、理解應用題和綜合提高題的訓練以及錯例分析,幫助學生總結題型和解題規(guī)律,研究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規(guī)范,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輪以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和融會貫通為目的,進行綜合提高訓練,介紹新穎題型,要以學生自我復習為主,教師注意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終結性復習除了采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以外還可以采用實驗法。實驗法不但適用于復習化學實驗和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也可以用于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本理論方面的知識。
用實驗法復習時,一般不是重復過去的實驗,而是對原來的實驗加以提高、綜合,或者根據(jù)復習內容設計新的實驗,或者要的鑒別或分離、關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系列實驗、電解池與原電池的組合等等。實驗應富有知識性和思考性。完成實驗習題對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方法、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和提高能力能起較大的作用。可以采用教師演示實驗的形式,并且跟討論、講解結合;在時間允許時,也可以采用在實驗室實驗的形式。
化學實驗展覽是復習跟化學實驗有關的內容的一種好形式。展覽可以分為常用的儀器及其使用;藥品的存放;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常見氣體的制取和收集;物質的提純、鑒別和檢驗;重要的化學實驗等幾個部分順序陳列。每個部分的各陳列項目都應當配以醒目標簽,其內容包括本項目的原理、操作、現(xiàn)象、解釋或結果處理、注意事項等說明,還應適當提出思考題或實驗習題。例如,關于氧氣的制取、收集和性質試驗這個項目,應陳列氧氣的制取和收集裝置、制取氧氣常用的兩組藥品(高錳酸鉀、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以及試驗氧氣性質用的儀器和藥品等。在標簽上寫出有關的反應方程式、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還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回答和思考。例如:加熱盛放固體藥品的試管時,為什么試管口要向下傾斜?使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前為什么先要把木炭加熱到發(fā)紅?為什么要把木炭慢慢地由瓶口伸到瓶底?硫在氧氣中燃燒跟在空氣中燃燒有何不同?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前為什么要預先在集氣瓶底裝少量水或者鋪一層細砂?如果只有氯酸鉀和高錳酸鉀如何制取氧氣?等等。也可以擴大展覽內容的范圍,增加各種知識系統(tǒng)圖、比較表、衍變關系圖、化工生產流程圖、各種標本模型等,把化學實驗展覽擴大為系統(tǒng)的化學復習展覽。布置化學實驗展覽和制作展覽標簽可以吸收學生參加一部分工作,激發(fā)他們動手動腦的學習興趣,但教師要做好指導和組織工作,能對學生的復習有所幫助。
準備和布置好的展覽一般在第二輪結束時組織學生參觀,在第三輪復習時,由學生自由參觀,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重點內容進行復習,教師要做好組織安排和安全工作。STS教育和活動課教學基本功。
怎樣在化學教學中進行STS教育
STS是英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和“社會(Society)”的縮寫。STS教育以培養(yǎng)了解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價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科學技術決策的公民,培養(yǎng)了解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對科學技術進步的需求、能夠應用科學技術致力于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廣大人才為目標。它要求科學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建設,注重滲透技術教育,使學生體驗技術在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梁作用,認識科學、技術
與社會的交互影響,理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綜合化、整體化特征,理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社會價值,培養(yǎng)學生參與科學技術決策的意識和能力;認為理解和掌握科學,不只在于靜態(tài)的“科學知識”,更在于跟科學探究和技術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的“科學技術過程”。STS教育主張在科學技術的全面教育中優(yōu)化科學素養(yǎng)教育,在調整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實現(xiàn)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化學教學中的STS教育優(yōu)勢
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在化學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的基本條件,就在于根據(jù)STS教育的理論,優(yōu)化化學課程設計,發(fā)揚化學教學中的STS教育優(yōu)勢。
1993年第 34屆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學術大會提出“化學是21世紀的中心科學”,大會報告、講演和眾多交流論文都反映:向眾多學科滲透的化學已發(fā)展為“人類繼續(xù)生存的關鍵學科”,F(xiàn)代化學的這個本質特征是在化學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的突出優(yōu)勢。
化學學科的另一本質特征是以實驗為基礎。化學實驗既是生動的科學實踐過程,又廣泛聯(lián)系化學技術而便于滲透技術教育。這樣,在化學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由于能有效地借助于實驗活動而又具備了明顯的實驗教學優(yōu)勢。
有效地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實施STS教育,關鍵就在于發(fā)揚上述化學學科結構所具有的優(yōu)勢。為此,必須貫徹“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精神,深化課程改革,既優(yōu)化實驗教學和注重科學過程,又改革化學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化學學科STS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