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復(fù)習(xí)文化常識專題匯編 (10)
2020-02-21 17:14:22高考網(wǎng)整理
46.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免胄,指脫下頭盔。古代將士的行禮方式。也可以指決死。
B.“孤”古時稱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稱為“獨”。
C.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nóng)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D.爵,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時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
47.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吏部”掌管全國文武官員的選用、任免、考核、調(diào)動等事務(wù),主管是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別稱。除金陵外,南京還有“建康”、“建鄴”、“江寧”、“石頭城”等別稱。
C.遷、徙: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官職。左遷,指降低官職,也說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右遷,指升任官職;徙,指一般的官職調(diào)動。
D.假節(jié),指假(通“借”)以符節(jié),持節(jié)。是皇帝將節(jié)借給執(zhí)行臨時任務(wù)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dāng)這個臣子臨時任務(wù)完成后,這個節(jié)將會被收回。
48.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和《詩》《書》 《禮》《易》《春秋》合稱為“四書五經(jīng)”。
C.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西漢,漢代設(shè)置這一科,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
D.御史大夫,從隋唐開始,中央行政機構(gòu)設(sh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最高長官叫“御史大夫”,后為“侍郎”。
49.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天子朝見群臣,皆南面而坐,“踐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B.在封建社會,帝王年號常用來紀(jì)年,如泰始、天監(jiān)等。年號在用詞上多有祈福、歌頌之意。
C.翰林是我國古代文官,常為皇帝起草文書,參與修編國史等,并備皇帝咨詢。這一職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
D.茂才即“秀才”。兩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后來有時也稱“秀才”為“茂才”。
50.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白下、石頭城、京口等。
B.“廬冢”,也叫廬墓,指古人在服喪期間,為守護(hù)父母或師長墳?zāi)顾w的房舍。
C.印綬: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
D.農(nóng)歷九月初九為“重陽”,有登高望遠(yuǎn)、賞菊賦詩、賜菊花圖、插茱萸等習(xí)俗。
51.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謚號專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帶有評價性質(zhì)的稱號。如文帝、武帝等屬于褒謚,厲帝、煬帝屬于惡謚,而哀帝一般用作朝代末帝的謚號。
B.“視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職辦公,《張衡傳》中“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中的“視事”一詞就是此意。
C.棺是古代盛放尸體的盒或柜,槨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時分“殮”和“窆”兩個步驟,“殮”是尸體入棺槨,“窆”是下棺入土。
D.“肉袒”是去衣露體,表示愿受責(zé)罰,這個一般是去請罪或者向人道歉的時候做出的行為。
52.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孝宗,南宋皇帝趙眘的廟號。廟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評判性稱號。
B.宮、商、角、徵、羽,古人認(rèn)為這五聲分別代表君、臣、民、事、物,五聲不亂,國家的政治就會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間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來省問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問候父母或親長。
D.陛辭,臨行前向皇帝告別。陛,特指皇帝宮殿的臺階;陛下,指宮殿的臺階下,后用于對帝王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