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案:《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三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9-09-03 08:38:45
高三語文教案:《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過程與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4.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6.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2.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頭注意過你腳下的螞蟻窩?也許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螞蟻經(jīng)常成群結隊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飯到它們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會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飯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塊大面包,它們也能很快解決。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同學們,你覺得神奇嗎?它們與我們多像,但它們能和我們一樣嗎?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文章,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作為生物的社會)
二、作者:
劉易斯?托馬斯是美國醫(yī)學家、科普作家,同時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細胞生命的禮贊》,這部書是一個醫(y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fā)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yōu)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據(jù)說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連拋出后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作為生物的社會》這篇文章就是這部書中的一個精彩章節(jié)。
三、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作思路:
現(xiàn)在,同學們先仔細地閱讀一遍這篇文章,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大意,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寫作主旨。 當然,在閱讀時首先要疏通生字:
1、 字詞注音:
鱒(zūn)魚 蟻冢(zhǒng) 苜蓿(mù xu) 鯡(fēi)魚 蹩(béi)腳
2、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把握本文寫作思路:
教師: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科普論文,那說明文一般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然后再運用各種方法、事例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最后則是升華主題吧,那這篇文章作者是要說明什么呢?請同學們緊跟老師的提問,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