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諫厲王弭謗知識點梳理及練習題(2)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05 16:06:50
�。�11)天子:古代帝王的稱謂。
�。�12)公卿:指執(zhí)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稱。《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九卿指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員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統(tǒng)稱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詩:指有諷諫意義的詩篇。
�。�13)瞽(gǔ鼓):盲人。因古代樂官多由盲人擔任,故也稱樂官為瞽。
�。�14)史:史官。書:指史籍。
�。�15)師:少師,樂官。箴:一種具有規(guī)戒性的文辭。
�。�16)瞍(sǒu):沒有眼珠的盲人。賦:有節(jié)奏地誦讀。
�。�17)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樂師。
�。�18)百工:周朝職官名。指掌管營建制造事務的官員。
�。�19)庶人:平民。
�。�20)親戚:指君王的內外親屬。
�。�21)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這里指年長的師傅。修:整理修飾。
�。�22)悖(bèi倍):違背道理。
�。�23)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濕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蹲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4)興:興起、表露之意。
(25)阜:豐盛。
(26)夫(fú扶):發(fā)語詞,無義。
�。�27)與:語助詞,無義。一說為“偕從”之意,句謂老百姓跟從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8)國人:“國”下原無“人”字,據別本補。
(29)三年:周厲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國人放逐到彘,據此邵公諫厲王事當在公元前845年。
(30)乃 流王于彘(zhì):把國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終于,副詞。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詞。.于是:從,從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縣境內。
(31) 謗:議論;指責。
(32)甚:嚴重。
(33)于是:從這里
召公諫厲王弭謗練習題及答案
1、為加點字加注音。
厲王虐,國人謗王( ) 史獻書,師箴(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2、劃線處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觸之意。
B、吾能弭謗矣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C、阜財用衣食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D、其與能幾何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D、而后王斟酌焉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