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教學設計(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5 12:59:51
三.教學內容安排
。ㄒ唬┍竟(jié)內容特點
本節(jié)簡單介紹維生素C的主要成分和性質,重點介紹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變化及生理功能,突出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很多屬于常識性的知識,但又是每個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問題。
本節(jié)中安排的拓展性內容,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很實用的生活常識,如 “食用碘鹽,預防IDD”“補鐵工程”等;有科學史料, “維生素的發(fā)現(xiàn)”;這樣處理,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要求,靈活處理,區(qū)別對待。
本節(jié)采取把學科知識與學生活動結合起來的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從活動中學”的指導思想,這些活動努力體現(xiàn)主動性、綜合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顒有问蕉鄻,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如“實驗”“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學與問”“實踐活動”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經(jīng)歷活動過程,體驗活動樂趣,同時獲得知識。
。ǘ┱n時建議
2課時
四、教學資源建議
1.在閱讀教科書、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以“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為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充分展示、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合作學習中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的作用,同時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2.以維生素C為例,通過學生對“新鮮水果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的探究實驗,了解維生素的分類、性質特點和主要來源,以及在人體內的重要功能和攝入途徑等,并在這些活動中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以補碘、補鐵、補鋅等熱門話題為引子,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微量元素對維持生命活動、促進健康生長和發(fā)育的重要作用。
4.全節(jié)最后提出藥補不如食補。建議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全面攝取多種營養(yǎng),保持膳食平衡,促進身體健康,并從中認識化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保持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
5.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關于教材中涉及但沒有進一步加深的知識,可指導有能力的學生查閱資料自學。
五、教學方法、學習策略指導
[一]對維生素的教學
幾百年前的歐洲,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經(jīng)常遭到壞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齦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們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這種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們?yōu)槭裁磿脡难∧?一位隨船醫(yī)生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水手在航海中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位醫(yī)生試著讓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鮮的柑橘。奇跡出現(xiàn)了──壞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本領呢?
設置問題: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嗎?你如何檢驗維生素C的存在?
實驗探究:配制一些滴加幾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備用。分別取少量西紅柿、檸檬、橘子、葡萄、梨等果汁,向各種果汁中加入配好的淀粉溶液,觀察淀粉溶液顏色的變化。
初步結果: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中。
深入調查:分成若干小組查閱資料,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調查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個專題:維生素的種類;維生素的作用;缺乏維生素的病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集中力量對某種維生素進行調查,如調查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這樣可以更深入一些。
課堂展示: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制成展示材料,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得出結論:維生素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雖然量少但意義重大。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評價反饋:上交展示報告,簡述維生素的作用,明確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二]針對微量元素的教學
市場調查:收集市場上常見的保健品(如補血液、補鐵劑、補碘劑、多種元素混合補充劑等),了解其中各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調查分析:微量元素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元素。雖然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極少,但人體如缺少微量元素會產(chǎn)生各種不適和病癥。補充微量元素要適量,盲目濫補反而有害無益。
深入討論: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需求并不大,能否通過食物進行補充?哪些食物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調查研究: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wǎng)檢索,調查食物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提供缺少某種微量元素的食補方案。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