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案:《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設(shè)計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wǎng) 2018-11-11 17:39:06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在寫景上的表現(xiàn)力,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寫的方法
2、把握風景的獨特意義,理解作者的獨特的審美體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作者對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匹馬跑過草原
被詩人捉住
?關(guān)進形容詞的馬廄里
駿馬
死掉的馬
?——于堅《便條385》
請生說一說這首詩的主旨。
明確:能扣住物與詞、世界本真和文學的關(guān)系來說即可。
引入于堅的散文《云南冬天的樹林》。
一、要求學生靜下心來閱讀全文。并在讀完以后說一說你對文章的第一印象。
。ń毯笥浿醒a充學生答案)
云南冬天的樹林的顯著特征是什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
明確:云南樹林的更替更接近于自然,樹葉的生死有種大化的味道,悄然、平靜。不像北方的樹,每到秋天,它們像是抗拒惡劣的氣候或是向上天申訴似的,一起從樹冠上飛下,來向大自然展示它們抗爭的力量與決心。那種死亡是讓人驚悚的,經(jīng)過這場搏斗之后,大地便歸于沉寂,荒寒。而云南樹林里的死亡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平和的狀態(tài)。?
采用對比的手法。?
二、全文中,更多的筆觸是在寫云南冬天樹林中的景致,閱讀這些段落,思考品味這些寫景與我們以往所讀過的景有什么差別?
學生選擇文中的片斷,朗讀,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明確:林中豐富的形、色、光、音
黑蜘蛛
鳥
螞蟻
光及暗中的形、色、光、音
(于堅)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的時候,總是盡量避免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干擾,避免使用過于花哨的帶主觀色彩過多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而盡可能采用最簡單直接的描述——白描來呈現(xiàn)自然的直觀狀態(tài),用富有質(zhì)感的語匯讓人身臨其境。寫的是實實在在的景致。?
去除語言的遮蔽,避免主觀的想象和夸張,力求客觀的描繪事物的真實狀態(tài)。?
三、這是以怎樣的視角來寫的?
“躺在那兒”——一種動作、一種視角、一種姿態(tài)?
為何要采用這種視角??
朗讀P80“在云南冬天的樹林中”一節(jié)、P79中關(guān)于“落葉”的文字。?
思考:1、本質(zhì)上加雙引號有何意味??
我們平時抹去了所有的細節(jié),只用空洞的“落葉”這個詞代替。因為“文化”的緣故,“傳統(tǒng)”的緣故,“人之常情”的緣故,我們提起落葉時總是會想到很多,我們可能會傷感,會寂寞,會孤獨,會悲觀,但是作為落葉本身,其實我們知道得實在很少,我們所有文化和審美的習慣,既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獲得和知識的貯藏積累,但同時也是一種阻隔和遮蔽,因為他們,我們忽略了真實的狀態(tài)和言說以外的風景。?
2、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試在書旁作簡要點評,并交流。?
在樹上的并不暗示某種攀登、仰視的的沖動;在樹下的并沒有被拋棄的寂寞——我們不應(yīng)流于所謂率也象征著向上,而落葉則必定是凋零的俗套,應(yīng)以審美的姿態(tài)去接近事物本身。?
躺下——去掉人的自高自大,親近自然,尊重自然作為客體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為主體必須放棄自己優(yōu)裕的地位,更不要想當然的去表達什么意義,真正像走進自然,就必須澄懷慮思,卸去我們對自然的種種預設(shè)的想法,沉入自然中去,讓自然去呈示自己的狀態(tài)。?
四、朗讀文中最后一節(jié),說說在和在著的區(qū)別。并總結(jié)全文。?
這一小節(jié)寫了樹葉的兩種姿態(tài):作者要強調(diào)的是自然的自在狀態(tài)。不需要言說,是指黨人放低姿態(tài)與自然同一的時候,自然就會向你敞開,也因為這敞開,我們才看到了真正的自然,一個物我同一的世界,神與物游,那是一個澄明之境。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