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高校轉學暗箱操作被指很常見 校方“互給面”

高校轉學暗箱操作被指很常見 校方“互給面”

2015-01-28 10:01:42新華網文章作者:鄭天虹、仇逸、廖君

  近日,全國重點院校湖南大學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轉入該校就讀一事,將“高校轉學”這一諱莫如深的話題推至聚光燈下。

  盡管這是近年來高校違規(guī)轉學首個被曝光的案例,然而,多名業(yè)內人士表示,高校轉學“暗箱操作”的腐敗由來已久,違規(guī)辦理的事件并不少見。由于缺乏公開透明的流程,信息往往僅封鎖在個別經手人和當事人的環(huán)節(jié)。“其實,湖南大學被曝光的主要原因是規(guī)模太大,涉及人員太多。”一位高校管理者說。

  大多數人認為,一名高校學生轉學,需要經過醫(yī)生、學校和教育部門等多重審核。那么,在實際過程中轉學的門檻到底有多高呢?

  醫(yī)生環(huán)節(jié):幾乎所有理由都是患病,病歷造假被稱“最容易”

  教育部第2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對于大學生轉學有明確規(guī)定:一是轉學對象必須是因患病或特殊困難,無法在所在校完成學業(yè)的;二是必須在同批次的學校之間或高的向低的批次轉;三是必須經過轉出校、轉入校與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

  在大多數學生看來,突破這些“門檻”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嚴格的規(guī)定并不能阻擋那些有轉學沖動的學生和家長。

  據調查,有的省區(qū)確實在轉學上有“例外”,主要是針對父母有重大貢獻的子女或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如奧運金牌獲得者。不過,這也屬于不成文的內部照顧性規(guī)定。

  有業(yè)內人士透露,轉學的理由根本不重要,只要申請轉學的學校同意接收,學生可以從二本轉到一本,也可以從三本轉到一本,F在還有專門給人辦理轉學的中介人,一般都是教育局的職員,用自己的人情跟權力換點錢花,找他們就像去做個業(yè)務一樣。

  廣東某地級市二本院校的一名2013級學生,在選擇了經濟類專業(yè)就讀一學期后,掛了4科數學類科目,幾乎到了要降級的地步,學生和家長都有了轉學的念頭。

  這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強于文科,先是想轉這個學校的其它文科專業(yè),但在學校已經到了預警留級的地步,孩子面子上掛不住,死活都不愿意繼續(xù)待在這個學校了。“我打聽過了,從這里的二本轉到廣州的三本院校是可以操作的,有關系就行。”

  事實上,學生轉學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除專業(yè)外,還有想回家鄉(xiāng)的,想去一線城市的,想跟男女朋友在一塊的,或單純對就讀學校不滿意等。然而,這些學生在申請轉學時,所有理由卻都變成了一個原因:患病。

  記者登錄百度帖吧,發(fā)現一些轉學成功的學生在網上分享經驗,數萬人跟帖,咨詢“取經”。其中最常問及的問題便是,什么原因轉學可以被通過?回答是:捏造病歷。這些“病”包括皮膚病、抑郁癥、色弱、色盲、血暈等,甚至還有水土嚴重不服。

  而病歷造假被認為是違規(guī)轉學中最容易操作的一環(huán)。有學生告訴記者,“有相熟的醫(yī)生固然好,即使不認識也沒關系,裝裝可憐,磨磨嘴皮子,必要時塞個紅包,給幾條煙,也是可以辦成事的。”

  學校環(huán)節(jié):“內部執(zhí)行”導致權力尋租

  本該向社會公布的每年轉學生人數,實際上卻基本無人知曉,都是“內部執(zhí)行”。記者在廣東、上海、湖北等地采訪,教育部門均沒有給出相關數據。一些高校相關負責人都說,每年轉學的人數是很少的,都是個案。然而,有知情人透露,轉學生占全體學生的比例確實不高,但絕對數并不少。

  不僅這些數字不對外公布,連轉學學生的信息也相當保密,參與操作的領導老師都一再交代當事學生“不可對外說”。有業(yè)內人士說,這類事情在湖南等地早就暗流涌動,如果不是這次湖南大學這么大規(guī)模的操作,而是零星分批實施,或許仍不會被外界發(fā)現。

  這里面確實存在“不可見光”的情況。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對于沒有關系的學生來說,校內轉專業(yè)都千難萬難;而對于那些背景深厚的學生,則可以無視各種規(guī)則,‘挑選’好學校、好專業(yè)。顯然是踐踏教育公平。”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劉民鋼曾經長期負責學校的招生、教務處工作,他表示,學生轉學需要層層審批的,特別是跨省的轉學需要省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還要有接收高校同意,絕非學?梢詥为毑僮。

  一些專家分析,高校低批次向高批次“逆勢而行”的違規(guī)轉學之所以能行得通,首先需要轉入校與轉出校之間達成“互相給面子”的默契。據透露,有一種業(yè)內“潛規(guī)則”,就是轉入校和轉出校“通氣”后先把學生轉過來,后續(xù)程序再慢慢走,類似于中學的“借讀”或“掛讀”。走得通則畢業(yè)后拿轉入校文憑,走不通再退回去。

  廣東一位資深教育專家說,自從高考陽光招生以來,教育公平得到越來越好的落實,而轉學卻給一些“權貴”留了空子。從湖南大學轉學事件披露的情況看,這些轉學的孩子都是有背景的。

  “要搞定轉學一事,需要打通的環(huán)節(jié)不只學校一家,從我對當前教育市場的判斷,至少需要十萬八萬。”一名曾在重慶某高校辦過轉學的學生說,學校有關人員直接開口說辦轉學要收8萬元。

  教育部門環(huán)節(jié):制度設計有漏洞,應推動公開化

  按規(guī)定,大學轉學涉及學籍管理,有學籍變更的情況不僅要經過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學籍信息還要在教育部網站進行更改。但作為大學轉學的最后一道把關——教育行政部門的核準備案,卻往往輕易失守。

  專家認為,轉學在制度設計上仍然存在漏洞。所謂的轉學理由——患病和有特殊困難太過模糊,給了很多人為運作的空間。劉民鋼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出臺操作細則。

  此外,專家提出,應在分析各地轉學需求常態(tài)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轉學比例和絕對數,控制轉學地區(qū)流動和批次流動,防止相關人員淪為被攻關的對象。

  專家還提出,應推動建立公開公示制度。所有地區(qū)每年高校轉學的情況要向全社會公示,包括人數、學生姓名、高考分數、專業(yè)、轉學原因等信息,接受社會監(jiān)督,實行網上申請和審批制度,最大程度堵住暗箱操作的漏洞。

  “學生轉學不能成為特權者的專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有轉學需要的學生無法轉學,而有權有勢者則可以違規(guī)利用轉學這一政策通道暗箱操作。目前轉學操作的問題,主要是行政主導,不公開、不透明的問題,應該明確轉學的程序、標準,并有考核和信息公開。從長遠看,我國要對考試招生制度進行深層次改革,切實建立自由申請入學制度和自由轉學制度。

[標簽:高校]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