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亟待匹配新高考制度
2011-03-23 10:10:52光明日報文章作者:趙秋麗
去年年底,山東省公布的《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20年)》(下稱《綱要》)提出,從2011年開始,新入學的高中生不再進行文理分科,2014年將對高考科目設置與考試方法進行相應調(diào)整。時下,這一改革的各項措施正在推進。山東為何取消文理分科?又如何與高考對接?
取消文理分科綢繆已久
高中是否要進行文理分科的爭論由來已久,對二者利弊的討論也從未中斷。此次推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山東省進行了較長時間準備和鋪墊。
山東省教育廳曾在全省各地、市、縣做了近一年調(diào)研,先后與500多人座談,得出的結(jié)論是:素質(zhì)教育必須從應試傾向最嚴重的高中階段開始突破。高中不動,義務教育階段徹底推進素質(zhì)教育就很難。目前看來,高中是應試教育最為嚴重的階段。高中問題解決不好,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就沒有基礎(chǔ)。
早在2008年,山東省教育廳就作出決定:三年之后,即從2011年開始,全省將在真正意義上徹底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同時,省教育廳廳長齊濤指出,全省高中學校的素質(zhì)教育將實施“三步走”的戰(zhàn)略,其中的第二步就是2008年到2011年這三年間,進一步推行國家的課程標準,全省逐步進行實質(zhì)性推進,從 2008年秋季新生入學開始,統(tǒng)一在高二年級末進行文理分科。這是在徹底取消文理分科推進素質(zhì)教育方面走出的重要一步。如今,“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已經(jīng)順利完成,三年的緩沖期以及教育部門提前公布的高考改革“時間表”使學生在就讀高中之前已經(jīng)了解到高考的變化趨勢和改革方向。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前不久山東公布的《綱要》中關(guān)于從今年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政策,并未對學生和家長心理造成太大沖擊。山東師大附中校長于樹增說,作為基礎(chǔ)教育最高階段,在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將極大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他同時指出,山東教改進行了相當長時間,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只是進一步深化。
有利于完善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取消文理分科的最重要意義在于改變嚴重的應試教育問題,為素質(zhì)教育的真正實施提供保障。教育部領(lǐng)導、教育專家、兩會代表等都曾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持積極態(tài)度。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發(fā)布后,教育部相關(guān)官員和專家對其內(nèi)容進行詳細解讀。教育部官員表示,對于文理分科,教育部歷來不支持。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也曾表示:“全國絕大部分大學校長不贊同文理分科。”
濟南某高校的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目前,由于高考形式的限制,高中生的學習往往以應試為指向。為應付高考,很多同學在對文科或理科并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選擇。實際上很多同學對理科并不感興趣,但依然選擇理科,其原因就在于理科高考時更容易“上線”。這就造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高中時期重理輕文思想比較泛濫。許多人還持有荒謬的觀點:“學理科的,頭腦聰明;學文科的,則比較笨。”如此一來,原本對文科更感興趣的同學也在這種氛圍里盲目選擇了理科。
采訪中,許多同學都表示如果高中能切實做到文理不分科、高中教育不受高考應試制度的限制,會非常有利于高中時期對各方面知識的學習。一些在校的初三學生向記者坦陳,希望自己能夠全方面地發(fā)展,學更多的知識。特別是對于那些并不清楚自身興趣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同學來說,高中不分文理科,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選擇余地。濟南一中的一位老師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高中生不分文理科是好事,學科可以分文理,但學生發(fā)展不宜分文理,文科理科的知識結(jié)構(gòu)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完全可以讓學生到大學以后再對文理分科進行選擇。
亟待匹配新的高考制度
雖然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在采訪中記者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家長以及老師、學校都對取消文理分科存在著一些顧慮和疑惑。
有學生和家長認為,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學生將面臨著9科以上的學習任務,以前文理分科時已將學生累得要命,陡然增加了這么多科目,是否能被學生消化?此外,取消文理分科加開選修課,學校原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可能無法滿足需要。一位中學校長告訴記者,取消文理分科后,教師的教育面也要隨之擴大。以物理學科為例,在文理分科時,老師要面對的學生、講授的知識和關(guān)注的要點相對有限,而取消文理分科后,這些范圍都將擴大,上課難度隨之增加。另外,開設選修課所需的教師、器材以及實驗室的建設等也都有缺口。
一位教師認為,如果高考不能轉(zhuǎn)變成“學什么就考什么”,而是依然停留在“考什么就學什么”的應試教育模式里,那么改革只能是產(chǎn)生變相的應試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如何破解這些難題,讓學生無后顧之憂地投入到素質(zhì)教育當中,將是今后幾年中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為了真正推進素質(zhì)教育,山東省已將高考指揮棒從原來的3+2模式改變?yōu)楝F(xiàn)在的3+X+1模式,并于2007年開始實施。其中“3”代表數(shù)語外三科,“X”代表文綜合或者理綜合,而“1”則指基本能力,其內(nèi)容涉及高中課程的技術(shù)、體育等領(lǐng)域,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今,這種高考制度的適用性通過了4年的實踐檢驗,得到了考生與社會的認可。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合理的高考“指揮棒”會給孩子們指出一片光明的未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