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北京高考 > 北京院校動態(tài) >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0-06-22 11:19:04新浪教育

  導讀:為了幫助考生深入了解北京大學,我們將從院系歷史、開設專業(yè)、課程設置、教學理念、發(fā)展前景等多方面全方位 展示北大各院校的實力和魅力,為你報考北京大學提供參考,以下為新聞與傳播學院詳細介紹:

  鐵肩辣手 薪火相傳 開來繼往 北大新傳

  凡是有物種和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傳播。蜂飛蝶舞,鳥啼蟲鳴,秋雁翩翩,這些都是存在于動物世界之中的豐富多彩的傳播現象。人類傳播是在動物傳播的基礎上進化和發(fā)展而來的,它和人類自身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

  由此看來,如何認識新聞傳播的活動與現象,如何掌握新聞傳播的規(guī)律,如何探尋新聞傳播活動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就成為理解人類自身所必備的知識資源與思考視角。“新”與“傳”這兩個關鍵詞,不僅僅是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首字縮寫,也是管窺新聞傳播學在世界、在中國、在北大發(fā)軔成長的重要線索,同時還是這一學科蓬勃發(fā)展的魅力所在。

  “新”“傳”要義之一:新聞與傳播

  從結繩記事到象形文字的出現,從獸骨竹簡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fā)明,從語言的誕生到今天的信息社會,人類的傳播活動大致經歷了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電子傳播時代和網絡傳播時代這樣幾個發(fā)展階段。由此不難發(fā)現,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系統的成熟,以語言為核心的信息傳播系統也不斷走向更新更高的發(fā)展階段。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傳播”一詞,是英語communication的對譯詞,14世紀時曾寫作comynycation,15世紀后逐漸演變成現代詞形,19世紀末成為日常用語。據考證,這個詞起源于拉丁語communicatio和communis,意為“交流”、“共有”。透過這個詞語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在細細體會傳播活動與人類社會之間那緊密關系的同時,也可以隱隱察覺到傳播思想中所蘊含的平等與和諧的理念。

  在文字傳播時代,疆域遼闊、盛極一時的國家大多具備一套適應其時空特點的傳播系統,保障信息在統治階級和貴族階層的有效流通。比如古羅馬時代,尤里烏斯??凱撒當選為執(zhí)政官后,便下令在羅馬議事廳外設立一塊名叫“阿爾布”(Album)的特制木板,上面涂有石膏,公布元老院每日的工作。這便是著名的《每日紀聞》(Acta Diurna)。再比如,唐代的中國各地的節(jié)度使紛紛在京城設立進奏院,由進奏官負責消息的上傳下達以及收集整理。

  當然,這些信息的傳播活動與普通民眾無涉,僅限于統治階級內部。直到文字傳播的后期,這種情況才漸漸開始發(fā)生改變。16世紀初期,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了一種新的新聞傳播樣式——手抄小報,用以向手工業(yè)主、商人、航海界人士提供有關商品行情、各地物價、來往船期的消息,間或也有政局變化、戰(zhàn)爭、災害等會對商貿活動產生影響的消息。16世紀末期,在手抄小報流行的同時,又出現了新聞性明顯增強的印刷品針對某些重大事件進行報道,因其多為書本形式,故被稱為新聞書。

  手抄小報和新聞書便是我們現今所熟悉的近代報刊的雛形,因為它們的出現,新聞傳播的規(guī)模擴大了,從特定的對象轉而面向整個社會,專門采集和發(fā)布新聞的機構也出現了,從事這項專業(yè)活動的行業(yè)隊伍逐漸形成了——從此,古代新聞傳播開始向近代新聞業(yè)過渡。

  近代新聞業(yè)興起以后,此前早已存在的新聞傳播活動以及一大串相關的各類其他社會現象與問題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研究視野,以新聞和傳播為專門研究對象的學科也逐漸形成。

  新聞學最初發(fā)軔于18世紀,到19世紀末初步形成,從20世紀50年代以后,逐漸與傳播學產生融合。新聞學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新聞事業(yè)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yè)產生、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新聞學的中心議題是:客觀社會的諸種條件對人類新聞活動的決定、支配作用以及新聞活動對社會的反作用。因具體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的差異,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理論、歷史和應用三個部分。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guī)律的科學,大致在20世紀40年代形成獨立的學科。作為一門新興社會科學,它與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等諸多科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與傳播學的產生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以電子技術為標志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范圍。為適應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發(fā)展的需要并解釋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語言學、新聞學等學科的學者紛紛從各自的專業(yè)視角研究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與效果。上述這些學科是傳播學得以產生的背景學科,而傳播學的建立與發(fā)展又推動了包括新聞在內的其他學科發(fā)展。

  傳播學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1997年正式定為國家二級學科,成為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新聞學在我國的歷史要更為悠久一些,早在20世紀20年代,徐寶璜的《新聞學大綱》、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就已構筑了中國本土新聞學的基礎框架。

  “新”“傳”要義之二:新興與傳承

  1918年10月14日,中國第一個系統講授并集體研究新聞學的學術團體——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了,由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擔任會長,由徐寶璜和邵飄萍出任導師。研究會活動雖然只持續(xù)了兩年多的時間,卻被公認為中國新聞學教育和新聞學研究的開端:研究會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新聞學》,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新聞學期刊《新聞周刊》。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也曾參加新聞學研究會的學習,獲得聽講半年證書,深受教益,為他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卓越的新聞實踐和理論研究打下了基礎。這些開風氣之先河的創(chuàng)舉也確立北京大學在中國近代新聞學教育和新聞學研究方面的特殊地位。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建院。對此還有一個說法,叫作“復系建院”。所謂復系,恢復的是北大中文系的新聞專業(yè),因為20 世紀70年代末期高考制度恢復后,北大中文系的新聞專業(yè)合并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復系的說法,使新聞傳播學院的歷史可以往前延伸。當然,如果溯源,北大本身就是中國新聞教育的發(fā)源地。雖說早期的新聞學研究會和現在的新聞與傳播學院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學院的發(fā)展目標與新聞學研究會以學術研究促進中國新聞事業(yè)之精進的旨趣在本質上一脈相承,研究會導師邵飄萍終生恪守的信條“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也成為新聞學子參照的執(zhí)業(yè)準則。

  此外,我們也不斷努力接上這段血脈,傳承并且發(fā)揚這一傳統。2008年4月15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正式恢復成立,由時任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出任首任會長,現任會長為北大校長周其鳳院士。研究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榮譽教授方漢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邵華澤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任學術總顧問,并且聘請了10位海內外新聞傳播學的知名學者出任導師,希望能夠在新聞教育、新聞學研究方面?zhèn)鞒袣v史,立足當代,不斷精進,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有一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其學術背景除了新聞學與傳播學外,還涉及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具有多學科視角。其中有博士學位的人占教師總數的65%,絕大部分教師有海外留學或長期在國外進修、研究的經歷。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之下,在兩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之下,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奮斗之下,學院逐漸實現了對現有教學及研究資源的整合,有效擴充了科研力量,目前已形成囊括老中青三代的研究梯隊,并且在國際傳播等領域積累了可觀的研究成果。

 

[標簽:大學]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