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的整體性思考
2009-09-04 15:39:33中教網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可見,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huán)境科學、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xù)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fā)”?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F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guī)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fā)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guī)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guī)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fā)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范課文是第一冊中的《雨中登泰山》、《記念劉和珍君》、《燈》、《拿來主義》和《景泰藍的制作》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難老泉》(第一冊)、《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第一冊)、《雄關賦》(第三冊)、《作家要鑄煉語言》(第一冊)和《一個好樹種——泡桐》(第一冊)等,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和近幾年的高考題,因為這些閱讀材料及其測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為準確地測試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也便于我們對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yǎng)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綜上所述,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在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過程中,我們必須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訓練為核心和主體,因為這四個“基本”的綜合體正是現代文閱讀基本能力的重要內涵。所以,現代文閱讀教學如能狠抓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達到真正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不斷提高閱讀水平這一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