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數(shù)學(xué)復(fù)習(xí):解析幾何專題熱點指導(dǎo)
2008-04-02 10:42:03城市快報文章作者:張鼎言
如右圖,中心在原點O的橢圓的右焦點為F(3,0),右準(zhǔn)線l的方程為x=12。
(Ⅰ)求橢圓的方程;
(Ⅱ)在橢圓上任取三個不同點P1、P2、P3,使∠P1FP2=∠P2FP3=∠P3FP1,證明:-+-+-為定值,并求此定值。
解:(1)-=12,c=3,a2=36,b2=27,
∴-+-=1
分析:(2)本問給出的是“角”,這就需要“轉(zhuǎn)化”,用“角”的三角函數(shù)表示距離。
設(shè)|FP1|與x軸正方向夾角為α,0α<-
P1到l的距離應(yīng)為:
--c-|FP1|cosα
∴由橢圓第二定義
|FP1|=e(--c-|FP1|cosα)
這里e=-·|FP1|
=-(9-|FP1|cosα)
∴-=-(2+cosα)
同理-=-[2+cos(α+-)]
-=-[2+cos(α+-)]
∴-+-+-=-[6+cosα+cos(α+-)+cos(α+-)]
而cosα+cos(α+-)+cos(α+-)=0
∴-+-+-=-
注:本題(2)是在橢圓第二定義基礎(chǔ)上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以直角三角函數(shù)的綜合來呈現(xiàn),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推導(dǎo)目標(biāo)需要求出|FPi|,i=1,2,3。
3. 已知拋物線x2=4y的焦點為F,A、B是拋物線上的兩動點,且-=λ-(λ>0)。過A、B兩點分別作拋物線的切線,設(shè)其交點為M。
(Ⅰ)證明-·■為定值;
(Ⅱ)設(shè)△ABM的面積為S,寫出S=f(λ)的表達(dá)式,并求S的最小值。
解:(Ⅰ)由已知條件,得F(0,1),λ>0。
設(shè)A(x1,-x12),B(x2,-x22)。由-=λ-,λ>0。
-
-
-
過拋物線上A、B兩點的切線方程分別是
-
解出交點M的坐標(biāo)為(-,-),M(-,-1)
-·■=-(x22-x12)-2(-x22--x12)=0
所以-·■為定值,其值為0,|-|⊥|-|。
(Ⅱ)由拋物線的定義:
|AB|=|AF|+|BF|=y1+y2+2=λ+-+2=(-+-)2
|FM|⊥|AB|,S=-|AB||FM|.
|FM|=-
=-
=-
=-
=-+-
S=-|AB||FM|=-(-+-)34,
當(dāng)且僅當(dāng)-=-,λ=1時,S取得最小值4。
4. 已知橢圓C1:-+-=1,拋物線C2:(y-m)2=2px(p>0),且C1,C2的公共弦AB過橢圓C1的右焦點。
(Ⅰ)當(dāng)AB⊥x軸時,求m,p的值,并判斷拋物線C2的焦點是否在直線AB上;
(Ⅱ)是否存在m,p的值,使拋物線C2的焦點恰在直線AB上?若存在,求出符合條件的m,p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Ⅰ)C1的右焦點F2(1,0),當(dāng)AB⊥x軸時,
由C1方程A(1,-),又A、B關(guān)于x軸對稱,
所以m=0,A(1,-)在C2上,可知C2的焦點(-,0)不在直線AB上。
(Ⅱ)解法一:LAB -=k
設(shè)A(x1,y1)、B(x2,y2)在C1上,
由-
(1)-(2):-+-k=0 (A)
上面的方法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LAB與C1相交時不是用聯(lián)立方程組化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1+x2,x1x2等過渡量。理由是后面的推導(dǎo)不需要x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