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地理自然災害
2024-11-04 09:33:51網絡整理
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自然現象,包括干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積澇、山洪、臺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等氣象災害,大家知道自然災害知識點嗎?
1、洪澇災害
我國典型地區(qū):
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xù)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臺風的影響;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區(qū);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2、沙塵暴現象
我國典型地區(qū):
西北;華北地區(qū)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氣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風**數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
治理措施: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
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采伐發(fā)菜等
3、地震
我國典型地區(qū):
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qū)
形成原因:
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
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級大,破壞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淺源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誘發(fā)其他災害等
減輕災害的措施: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huán)保和減災意識;建立災害監(jiān)測預報體系;加強地質災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植樹造林,建立防護林體系;
加強國際合作等。
4、西南地區(qū)地質災害嚴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區(qū)面積廣大,巖石破碎,風化嚴重;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fā)育。
(2)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恢復植被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