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新同學的高一歷史知識點精選
2024-09-08 22:12:59網絡整理
鴉片戰(zhàn)爭
一、鴉片戰(zhàn)爭
1、爆發(fā)原因
(1)根本原因
國際:英國開展工業(yè)革命。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英國準備侵略中國。
國內:清政府經濟落后,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鴉片: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禁煙運動: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英國借此對中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
2、經過
(1)爆發(fā):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2)擴大:1841年強占香港島,威逼廣州;清朝愛國將領海齡等抗英殉國
(3)結束:1842年8月英軍入侵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戰(zhàn)爭結束
(4)結果: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
3、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
(1) 使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主權來說。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實際上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是一種倒退。
半封建,是從社會形態(tài)來說。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tài)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產生并不斷發(fā)展壯大?陀^上是一種進步。)
(2)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
鴉片戰(zhàn)爭前: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鴉片戰(zhàn)爭后:半殖半封社會,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包括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3) 中國革命任務和革命性質發(fā)生變化: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雙重任務;中國革命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比較:
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 領導階級 指導思想 革命目標
舊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
(4) 中國思想領域發(fā)生變化
“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fā)。新思潮實質是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5) 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
1、爆發(fā)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強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擴大在華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拒絕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