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2)
2021-09-25 11:05:49高考網(wǎng)整理
3、寫法指津
認真審題、明了要求。讀全、讀準、讀懂題目。明確答案來源于何處(如全詩、上闋、首聯(lián)等),答題要有得分點意識。做到“問什么,寫什么;要什么,給什么”。一般可采用“總-分-總”式。(1)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回答題中所問)(2)扣住要求,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妙處。
二、基本公式
0、萬能公式型
公式:詮釋+手法+作用;作用=表達效果+情感主旨
詮釋:就是將所要鑒賞的詩句的大意給解說一下,但遠沒有翻譯那么嚴格,略可自由發(fā)揮;
手法:就是指出此詩或是此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或是表達手法,只要說出一到兩個即可。這個很自由的,你知道什么說什么,只要基本能與該詩該句掛上邊就可以了,比如比喻、夸張、引用等修辭,比如映襯、對比、烘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緊承上句,進一步指出該“手法”的作用,一般從兩處下筆:①該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達的效果,比如比喻、擬人就可說是“更加形象生動”之類;②對表達情感、主題的作用,比如“使詩句更具有一種悲切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更強烈地表現(xiàn)了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之類的,如果你竟然連該詩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籠統(tǒng)地說“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強烈感人”之類。
總之,運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體詩句而大有不同外,另兩步幾乎全是一些大話套話現(xiàn)成話,你只要對“常用術(shù)語”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處抹“清涼油”啦!
1、語言風(fēng)格
、俸單鲈~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釋詞:可以從該詞的含義、詞性,特點,內(nèi)容等方面入手。如“萬里”,形容詞,極言空間之寥廓;“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詞,極言時間之久遠。
表達作用:詞語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等方面有著突出的效果。“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托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表達情感)。“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托了詩人因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繪形象)。“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語言層面的作用)。
、趯﹃P(guān)鍵字的品味
公式: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③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公式I:觀點+詮釋+作用;作用=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
公式II: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答:(步驟一)詩眼分別是“咽”、“冷”。(步驟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步驟三)“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靜幽寂的景象意境。
、芤辉~領(lǐng)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公式: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結(jié)論 (注意:第三步結(jié)論也可放最前面為第一步)
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答:(步驟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三)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
、荼容^型
提問方式:某人認為某詞應(yīng)改為×-×,你是否同意?
提問變體:同“一詞領(lǐng)全詩型”“煉字型”
公式:觀點+甲詞效果+乙詞效果
注意:“甲詞效果”可以參考以上各種型號的答題模式,從該詞用詞是否準確、有無特殊手法,以及對再現(xiàn)情景描繪意境所起的作用、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采用“煉字型”“對關(guān)鍵詞品味型”的模式答題。“乙詞效果”則很簡單,只要說它沒有甲詞所具備的×-×效果則行了,不必具體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末句,一用“應(yīng)有”,到底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答:(步驟一)“猶有”更好。(步驟二)“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xiàn)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而“應(yīng)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①“應(yīng)有”更好。②“應(yīng)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fù)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③“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