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關心成為孩子甜蜜負擔
2020-05-19 20:30:16網(wǎng)絡整理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教師郝樂奇
案例
鑫新進入高三已三月有余。除了日漸繁重的學習任務給她帶來很大壓力,父母也一直困擾著她。自高三開始,父母每天都早起為她準備營養(yǎng)早餐;中午打電話提醒她吃好午飯、注意午休;晚上回到家,隔一會兒就往她屋里端水果和夜宵。鑫新雖然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家人的舉動也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分析
很多父母在孩子步入高三后過度關心其狀態(tài):擔心孩子的營養(yǎng)跟不上高強度的學習,購買各種保健品;擔心孩子獨自上下學浪費時間,想為他們爭取更多休息的時間,自己起早貪黑承擔接送工作;擔心孩子功課復習不扎實,額外請老師補課等。父母都希望在高三一年中成為合格的后勤保障工作者,讓孩子在高考的跑道上安心沖刺。殊不知,正是這些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不同常態(tài)的變化,成了孩子甜蜜的負擔,變?yōu)楹⒆拥木駢毫。孩子害怕自己成績不理想而辜負了父母的關愛。
建議
父母的關愛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孩子前進中的重要動力和保障,但過猶不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這就需要父母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更清晰的認識。
生涯路途的參謀者
高三學習中,孩子不僅要提高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更重要的是找到發(fā)展目標。孩子在學校里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較少,對自我能力的判斷、如何選擇合適的專業(yè)等缺少客觀性。父母可給予孩子建議,共同探索感興趣的專業(yè)、職業(yè),分析其能力和素養(yǎng)需求及今后的發(fā)展路徑。父母也可給孩子講述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路程,分析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或機遇,幫助孩子思考、規(guī)劃,為其日后的社會實踐做準備。
學習歷程的陪伴者
父母都經(jīng)歷過學生時代,體驗過失利時的挫敗和收獲時的欣喜。面對孩子,父母除了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擔憂和關切。但這不能是對孩子不分緣由的責怪和寸步不離的看守。很多父母說起晚上的“陪讀”經(jīng)歷都感覺“委屈”:明明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坐在旁邊也沒有對孩子指手畫腳,還能起到監(jiān)督效果,怎么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呢?換個角度,在孩子看來,“陪讀”是對其學習的干擾,更像變相監(jiān)視。父母不妨在茶余飯后幫助孩子梳理一天學到的知識,與其分享學習成果。
心理活動的傾聽者
日益緊張的高三氛圍、不可計數(shù)的大小考試、校園的人際關系等都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孩子可能會莫名其妙發(fā)脾氣或為一點小事哭鼻子。如果父母回應的是“這有什么大不了的”、“沒事”等,可能會將孩子的情緒扎結(jié),讓孩子感覺不被父母理解。這種情況下,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做否定,引導孩子適度發(fā)泄,鼓勵他們把心里的不痛快傾訴出來,并耐心傾聽。
多彩生活的分享者
很多孩子會不自覺地給自己施加壓力,如“我考不好會對不起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很希望達成父母的期望,并為自己添加更多努力的砝碼。但父母如果總將“這都是為了你好”等話掛在嘴邊,孩子會覺得父母因為自己失去了原有的生活而產(chǎn)生內(nèi)疚。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擁有自己的社交圈,除了工作也擁有豐富的生活。哪怕只是簡單的一頓晚餐,也可多與孩子分享幾件生活中的趣事。
后勤工作的保障者
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體現(xiàn)出來了。而這種情況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在心理上沒有實現(xiàn)“斷乳”。高三孩子一般心理壓力較大,有時父母關心的話也會讓他們覺得煩躁。因此,父母要抱著“非請莫幫,請了必幫”的原則,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對孩子為不久后的獨立生活也大有裨益。
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但這不意味著父母要肩負重壓,把上述所提的每個角色都融于一身。只要父母能放平心態(tài),保持合理期待,陪伴孩子共同總結(jié)挫折,迎接挑戰(zhàn),相信會與孩子和諧、順利地度過高三難忘的一年。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