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語文高頻考點 > 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之高頻考點解密

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之高頻考點解密

2020-02-17 22:58:15高考網整理


高考

  2020高考即將開戰(zhàn),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2019

2018

2017

課標全國Ⅰ卷

1—3,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9

1—3,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9

1—3,氣候正義,9

課標全國Ⅱ卷

1—3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后之成就,9

1—3,被遺忘權,9

1—3,青花瓷,9

課標全國Ⅲ卷

1—3,論傳統表演藝術的保護和傳承,9

1—3,城市社會:文明多樣性與命運共同體,9

1—3,鄉(xiāng)愁,9

山東卷

   

6—8,談審美移情,9

天津卷

5—7,信息資源和注意力資源的關系,9

5—7,信息化時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文化救贖,9

5—7,中國人的時間制度,9

浙江卷

   

7—9,社會傳播,10

江蘇卷

15—17,書家和善書者,12

17—19,中國建筑的希望,18

17—19,從臉譜說起,18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漢代的印章(節(jié)選)


  漢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歷來被人們稱為古代璽印藝術的巔峰。漢初的官私印都繼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帶有框欄。

  漢初官印作為當時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為小篆結構,結體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損處理,以示嚴肅。這類文字,筆畫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壯。它們被用在帶框格的布局中,整體顯得莊重渾穆,平整規(guī)矩。漢初的官印布局盡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進,印風自有異于秦,對漢代后來印章的風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漢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應不晚于呂后二年。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轪(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見證。轪侯卒于呂后二年,距漢開國(前206)僅20年。漢官印的布局和風格并不因用田字格而顯得單調,有的做多字一排或兩排布局,有的做四字兩排布局,有的做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在風格方面,鑄印印文布排嚴實整齊,筆畫圓潤渾穆;鑿印印文布排活潑,筆畫生澀,轉折處時見鋒芒和棱角。

  漢私印在脫離秦制后,許多方面有了重要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首先表現在印文方面。它們運用了增損之法,筆畫繁者省,簡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應情而定,非常靈活。這類印文與小篆相較,結構很不規(guī)范,但被大量使用,約定俗成,得到了當時社會的認可,成了專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稱為繆篆,被列為漢六書之一。此外,還用裝飾感極強的鳥蟲書入印。鳥蟲書的筆畫,往往帶有鳥形、蟲形、魚形,因此得名。所謂鳥蟲,放大后,鳥即鸞鳳,蟲即螭龍。按漢人習慣,以龍鳳形象入印,象征吉祥,以魚入印象征相思和愛情,并非僅為美化印文。其次,表現在形式結構上,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變化,重藝術效果和裝飾趣味。白文印,不論是滿白文,還是細白文,均樸實大方,印文布排或勻稱,或對比。朱白相間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將筆畫少的字用朱文,筆畫多的字用白文,使朱文筆畫的粗細近同于白文筆畫的間隙,使朱白的量感接近。還有一種在印文周圍加飾圖案的印,常見圖案為代表四方神靈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有飾四邊的,也有飾兩邊或三邊的,統稱四靈印。

 。ㄔ挠袆h改)

  1.下列各句中,對“漢代印章”特點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漢初官印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莊重渾穆、平整規(guī)矩的整體格調。

  B.漢代的私印,從一開始就脫離秦制,印文以筆法靈活的繆篆為主。

  C.漢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鑄印和鑿印兩種風格迥異的排法。

  D.漢私印將鳥蟲書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隱含了較深的文化意蘊。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B項,“漢代的私印”“一開始就脫離秦制”與第一段中的內容不符,原文是“漢初的官私印都繼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帶有框欄”。

  2.下列對“漢私印在脫離秦制后,許多方面有了重要的發(fā)展”的解說,無誤的一項是(    )

  A.增損筆法的運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布排靈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

  B.結構很不規(guī)范的成了印章專用文字的繆篆,被列為漢字六書之一。

  C.朱白相間的印章中,因筆畫的交錯相映,構成一種較為勻稱的印文文面。

  D.把借鳥形、蟲形、魚形而形成的鳥蟲書用入印章,增強了印章外觀的美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意和篩選文中信息。A項,說法絕對,由第一段中的“私印也帶有框欄”及第三段漢私印在印文方面、形式結構上的重要發(fā)展來看,“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表述過于絕對。B項,偷換概念,原文中說的是“繆篆,被列為漢六書之一”,選項中偷換為“漢字六書”。D項,“增強了印章外觀的美感”曲解文意,原文中說的是“以龍鳳形象入印,象征吉祥……并非僅為美化印文”。

  誤區(qū)警示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義和語句含意類題目,考生容易陷入如下誤區(qū):一是審題不清,不清楚是選擇“有誤的一項”還是“無誤的一項”;二是弄不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如第1題中“漢代印章”的外延應包括“漢代官印”和“漢代私印”,在解答中要注意這一外延;三是抓不住語句中的關鍵詞,如第2題中的關鍵詞是“漢私印”“脫離秦制”“發(fā)展”等。

  技法點撥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和重要語句含意類題目,考生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1.抓住題干中所提及的概念及相關限定條件或語句中的關鍵詞語。如第1題中,概念為“漢代印章”,限定條件是“特點”。

  2.搜索概念或語句的內涵信息。論述類文章中,闡述概念內涵的語句常是中心句,多在段首或段尾。如解答第1題,通過快速瀏覽文章各段的首尾句可以概括出“漢代印章”的特點。第一段尾句是漢初官私印繼承秦印制度,第二段首句寫漢官印所用字體“小篆”的特點,第三段首句寫漢私印脫離秦制后的發(fā)展等。

  3.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總是在特定的語境中才有特定的內涵,因此對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與其相關的詞語,從而判定其內涵。對重要語句含意的理解也是如此,只有結合該句的上下文,才能體會出該句表達的意思。具體而言,要將各個選項還原到原文中,找到對應的文字,一一對照,看選項與原文所闡述的概念的本質或語句的含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要看是語言形式改變了,還是概念的本質特征或語句的含意改變了。如第1題的B項,與原文對照后,發(fā)現“從一開始就脫離秦制”與第一段中第二句話的內容不符,所以該項表述錯誤。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秦代印章有較為統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

  B.漢代印章風格的變化,首先從漢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進開始。

  C.秦代官印文字與漢初官印文字相比,線條相對纖細。

  D.漢印在印文周圍加飾常見的四靈圖案,喻示大印是權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D項,“漢印在印文周圍加飾常見的四靈圖案”擴大范圍,由原文可知,漢印包括官印和私印,在印文周圍加飾圖案的是私。涣硗,“喻示大印是權力的象征”無中生有。

  誤區(qū)警示

  解答歸納內容要點類選擇題,考生容易陷入如下誤區(qū):

  1.沒有找到材料中的關鍵語句,不能理解關鍵詞、中心句和重點段的意思。對于沒有明顯中心句、重點句的文段,不能準確歸納概括其意思。

  2.不能做橫向聯想和縱向挖掘。對于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狀況,作品產生的背景等,不能通過橫向聯想和縱向挖掘來歸納概括。

  3.過度推斷,缺乏依據。無中生有、暗換條件、強加某種關系等都屬于此類問題,如上題D項中的“喻示大印是權力的象征”就屬于無中生有。

  技法點撥

  解答歸納內容要點類選擇題,考生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1.找準找全信息。歸納內容要點,一般要綜合幾句、一段乃至幾段文字的內容,因此,在依據題干要求尋找原文信息時,一定要找準找全,不可遺漏,否則就難以判斷。如上題的A項,閱讀A項之后,要依據A項提供的信息到原文中去尋找,可以發(fā)現該項信息由第一段中的“漢初的官私印都繼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和第二段中的“漢初的官印布局盡管套用秦制”兩句話歸納而來。

  2.歸納比較。找到相關內容后,要對其進行歸納,然后將自己歸納的內容與選項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判斷其正誤。如上題C項的相關內容是第二段的前兩句話,抓住其中關鍵“筆畫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壯”,并與C項進行比較,便可判斷出C項是正確的。

  二、(2017年高考課標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氣候正義是環(huán)境正義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具體發(fā)展和體現。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開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倫理審視,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氣候正義關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氣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為一種社會正義或法律正義。

  從空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也涉及一國內部不同區(qū)域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公平原則應以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作為首要目標,每個人都有義務將自己的“碳足跡”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比如說,鑒于全球排放空間有限,而發(fā)達國家已實現工業(yè)化,在分配排放空間時,就應首先滿足發(fā)展中國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發(fā)展需求,同時遏制在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從時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當代人與后代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代際權利義務關系問題。這一權利義務關系,從消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以將同等質量的氣候系統交給后代;從積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為自己及后代設定義務,就代際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在代際分配問題上應實現代際共享,避免“生態(tài)赤字”。因為,地球這個行星上的自然資源包括氣候資源,是人類所有成員,包括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們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權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們作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對子孫后代負有道德義務。實際上,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把長期目標設定為保護氣候系統免受人為原因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干擾,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從我們當代人已有的科學認識來看,氣候正義的本質是為了保護后代的利益,而非為其設定義務。

  總之,氣候正義既有空間的維度,也有時間的維度,既涉及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也涉及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因此,氣候正義的內涵是:所有國家、地區(qū)和個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氣候容量的權利,也應公平地分擔穩(wěn)定氣候系統的義務和成本。

  (摘編自曹明德《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提出了氣候正義。

  B.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實際上就是限制排放的問題。

  C.氣候正義中的義務問題,是指我們對后代負有義務,而且要為后代設定義務。

  D.已有的科學認識和對利益分配的認識都會影響我們對氣候正義內涵的理解。

  【答案】D

  【解析】A項,范圍擴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組織”,遺漏了“一些”。B項,說法絕對,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國際、國內公平問題,不只是單一的“限制排放”問題。C項,對象錯誤,不只“為后代設定義務”,也要“為自己設定義務”。D項,是總括了二、三段的內容得出的正確結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從兩個維度審視氣候正義,并較為深入地闡述了后一維度的兩個方面。

  B.文章以氣候容量有限為立論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氣候方面的社會正義問題。

  C.文章在論證中以大量篇幅闡述代際公平,彰顯了立足未來的氣候正義立場。

  D.對于氣候正義,文章先交代背景,接著逐層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內涵。

  【答案】C

  【解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C項,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篇幅闡述的是“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選項表述為“代際公平”,二者取一。

  誤區(qū)警示

  1.分不清論點、論據和論證之間的對照關系,把論點和不相匹配的論據混搭在一起,或者論證過程并不能證明此論點等。

  2.對主要的論證方法(引證法、例證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的概念辨析不明,以致對選項中命題人故意“移花接木”的陷阱不能準確識別。

  3.分不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或者混淆論點和論據。

  技法點撥

  1.加強快速找準論點的訓練。議論文的考查目標之一,就是要求考生學會從整體上感知作者所要闡述的見解和主張,也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忌趯ふ艺擖c時要注意的是:一篇簡單的議論文或一段議論性的文字,一般只有一個論點。當一篇議論文中出現多個論點時,需要明確的是只能有一個起主導作用的中心論點來統率全文。中心論點是一篇議論文要表明的主要見解和主張。其他的論點(一般稱為分論點)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要注意不要把“論題”(論的是什么)和“論點”相混淆。“論題”是作者所要議論的問題,“論點”則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證明什么),這兩點是有區(qū)別的。

  2.加強分析論據作用的訓練。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根據,一篇議論文中,提出論點以后,還必須舉出事實講出道理,以證明論點的正確性,這些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就是論據。作為論據的“事實”,包括現實實例、史實以及相關的統計數字等。作為論據的“道理”,應該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其正確性應以公認的、規(guī)范的論證過程為基礎。

  3.加強論證方法分析的訓練。論證方法包括結構和方法兩個方面。在論證過程中,恰當運用論證方法是很重要的。論證方法主要有引證法、例證法、對比論證法和比喻論證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果氣候容量無限,就不必對氣候變化進行倫理審視、討論氣候的正義問題。

  B.如果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的長期目標能落實,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證。

  C.只有每個人都控制“碳足跡”,從而實現了代際共享,才能避免“生態(tài)赤字”。

  D.氣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復雜的問題,氣候正義只是理解該問題的一種視角。

  【答案】B

  【解析】題干要求選出“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B項,關系錯誤,不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證”,還有“義務”需要分擔。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標簽:高頻考點 高考語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