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的6個作文高分秘訣
2019-01-11 11:34:27三好網(wǎng)
1 、我們都曾經(jīng)是詩人
別悲觀地說自己不會寫作,別自卑在他人美麗的文字前,我們都曾經(jīng)是詩人!
我相信,我們都是把寫作的細胞冷凍在心靈的某個角落,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激活。寫作,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從來就不是也不應(yīng)成為一種才華。我們都有要傾訴表達的本能,我們的言說,又從來都是樸素流暢的,如果,我們還能滲進我們的愛、我們的天真還有我們對世界最豐富的想象和最充沛的留戀,那么,我們流淌在方格里的文字,一定就是我們最美麗的訴說。
其實,好好想想,我們都留下過最精致的表達。童言無忌,童言也最純美,和孩子相處的歲月里,他在教會我用語言用文字。我常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人是作家,孩子就是其中之一。孩子的牙齒掉了,他說,化作了夜空中最美的星星。孩子走在雨中,看到一盞路燈,他說,它在等待一個人。孩子面對顧城的詩句,不屑地說出了自己的精彩:“我會像黑夜一樣呼吸。”
語言,源于生活的需要,美麗在想象的空間。別讓語言選擇我們,要讓我們采摘文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妙手的背后,一定有一顆最慈悲的心,愛世界,愛草木天地,愛遠方的人。
我常在孩子豐富的語言面前驚嘆甚至自卑。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朝前走,我們需要往后看,看到我們最初最純真的身影,聽到我們對大地最由衷的疑問和贊美。寫作,是一種找回,所有的文字都是在尋找。那么,最初那個唱著美麗童謠搖響每一棵小草的歌唱的你,還能找到嗎?你只看到現(xiàn)在的蒼白,卻忘記我們都曾那么豐富充盈。
寫文章就是給自己的生活添上星星。自信點,愛,最真誠的愛,會讓你找回漫天的星光。
2 、寫作是一種尋找
寫作根本不是一個需要刻意放大的教學(xué)內(nèi)容,它不是依附語文而生的,它生存在你的靈魂里,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寫作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是一種欲望,一種強烈表現(xiàn)生活、表達自己的欲望,它幫助我們鑿開自己的內(nèi)心,又鼓勵我們?nèi)チ罆褡约旱奶弁,去分享自己的幸福。寫作幫助我們在迷亂的塵世里找回我們自己,寫作,是一種尋找。
初中生的寫作,我定義為“成長”。高中生的寫作,定格在“成人”。
初中時期的文章,都是在尋找成長跡象。高中時期的寫作,則是幫助我們立人,可以說,高中階段的作文,都是從“怎么做人”“怎么做一個幸福的人”“怎么做一個真正的人”出發(fā)的。我們在初中的作文里走向成長,比如“向前走”“走,到另一個地方去”,比如“下雨天,真好”“月亮離我有多遠”等等作文題,它讓我們思考成長,讓我們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生活。我們又在高中的作文寫作中“成人”,我們有了成熟,有了責任,有了深刻,有了反思。這不僅僅是成長,更是一種生命責任的擔當,我們有了疼痛,更懂了治愈。
蘭·羅伯—格里耶說:“作家,從定義上說,不知該走向何方,他寫作是為了明白他為什么渴望寫作。”寫作是一種尋找,我們就是在尋找中漸漸長大并走向深厚。寫作是一種找回,我們不僅僅是通過文字感受存在,還要經(jīng)由文字體驗并印證自我的價值。寫作的時候,我們在回憶,在挖掘,在整合,在創(chuàng)構(gòu),在解剖,在重塑。找回我們的故鄉(xiāng),找回我們的心靈棲息地,找回我們靈魂的家園。
無以為家的時候,我們的心墜進我們的文字我們的故事,我們還有這樣一個忠實又需要我們不斷去開墾豐富的家園,那里,沒有背叛,沒有嘲諷,沒有世俗的甚至惡意的眼神,有的是我們童年的記憶,青春的眼淚,我們一路磕磕絆絆的腳印……最真誠的,最寧靜的,最心靈的。
通過寫作,通過寫作中的自省,通過寫作中的奇妙探索和相遇,那個原本模糊斑駁的自己逐漸清晰。我們會找到自己,也會彌補并完善自己,寫作,找回最好的我們。寫作過程是一次次精神苦旅,耐住寂寞和孤獨,我們就有了理想中的守望。
有空就寫點,有想法就記下,或細節(jié)或場景,或情緒或感慨,成文最好,零散也無妨。堅持下去,寫作就成了生理欲望和精神習慣。最能留住你的中學(xué)時光的并深深刻痕的,只有文字。延續(xù)生命的方式有很多,寫作是其中最有苦樂最有效的一種。蕭紅說:“我為什么寫作?因為沒有比它更讓我愉悅的生活。”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子球》里講過這樣一句話,事物必須兼具入口和出口。那么,寫作,是入口,更是出口,而我們就在其中隱隱約約。
我遺憾,青春沒有留下太多記錄,F(xiàn)在還能寫點什么,我很慶幸。
3 、我在你的文字行進路上等著你
不是謙虛,不是故作姿態(tài),真的,我不敢輔導(dǎo)你寫作,我甚至不會教作文,我想不出誰會教作文。真正帶你走上寫作并愛上創(chuàng)作的,是你讀過的書,讀過的山水,是你體悟到并藏在心里的甜蜜和苦難,是你必須要承受又無法報答的感動和真情記憶。
而我,只是在你的文字上做出一個真實的表情,贊許或反對,更改并期待,都不一定正確。
我不能豐富,又怎敢妄自為師。我再怎么豐富,又怎么敵得過你閱讀萬千。但是,我愿意陪伴你,和你一起成長。和你一起寫作,于我,是一種自我更新。莫言說:“所有生活中沒有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在訴說中得到滿足,這也是寫作者的自我救贖之道,用敘述的華美和豐盛,來彌補生活的蒼白和性格的缺陷。”救贖和彌補,外人是很難介入的。你記憶的建構(gòu)和重組,都得在你的內(nèi)心潛流里進行,喧鬧中拼湊的,最后都不是你自己。
指導(dǎo)寫作,把握不好,會是一種熄滅,一種扼殺,一種流失。所以,我得收斂自己的評價欲望。
但,我可以影響,可以參與,如果你需要。
我在你的文字行進路上等著你,就很踏實很幸福。我很想做一件無關(guān)分數(shù)的事,我也有信心做好分數(shù)層面的事情,如果你需要。
4 、你的寫作就是你的閱讀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用”,就是說話和寫作。
怎么會很少呢?就是你平時閱讀太少,內(nèi)存不夠。喬治·奧威爾在《我為什么寫作》里這樣說:“寫一本書,就是一次可怕的、讓人殆精竭慮的拼爭,就像是經(jīng)歷了一場漫長的疾痛折磨。”要這么痛苦,要這么幸福,這漫長又心甘情愿的折磨背后,站著你的閱讀和觀察思考。
葉瀾教授說,任何事物真要長大,真要有力量,必須要有內(nèi)生力。閱讀就在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內(nèi)生力。寫文章構(gòu)思靈巧固然有天賦成分,但如果沒有廣博地閱讀,那種深厚是融不進去的。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機敏,寫作使人嚴謹。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共生共榮的,讀是基礎(chǔ),寫是發(fā)展;寫有利于增強閱讀的興趣,讀則能促進寫作的提高。閱讀是學(xué)生獲得寫作范式的必由之路:讀書是養(yǎng)氣,是輸入;寫作則是釋放,是輸出。讀多了,跟著模仿,一來二去就會寫了。真正的寫作需要充實的閱讀,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讀書多。
2015年“全球最佳教師”獎獲得者美國的教育者Nancie Atwell說,閱讀和寫作對學(xué)生最重要。作家馬原說得更決絕:“你們可以不寫作,但你們一定要閱讀。”獲得一等獎的吳丹同學(xué),她的媽媽真讓我們感動,有這么一位愛讀書的并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樸素真誠的母親,真是她的福分。
腹有詩書氣自華,寫成詩書氣更華。沒有一種慚愧比在浩瀚深厚的經(jīng)典前的敬畏更讓我們有觸動,我們的淺薄,首先源于閱讀的淺薄。我們要的寫作,真的是沒有捷徑的。
讀書少的,寫點小聰明的文字,是一種偶然一種投機。時間長了,是會露虛的。真正讀書多的,寫作甚至不需要誰來指點。寫作是我們和自身的一場隱秘對話,是靈魂的一次蛻皮,你淺了,對話的層次自然就淺了。我每天想讀點東西,這讓我足以抵御外面的誘惑,讀著讀著,我就想寫點什么了。寫作,其實都是這樣來的。
我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在我需要深刻的時候,我發(fā)覺自己讀書真不夠,卻又不得不偽裝內(nèi)涵。偽裝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我努力惡補讀書。我希望還來得及。這樣一想,就特別敬佩王小波,他說:“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學(xué)才能,我應(yīng)該做這件事。”他還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當有詩意的世界。”
5 、延長你的寫作半徑
學(xué)生寫作文,最犯怵的就是素材匱乏,然后我們都會用學(xué)生兩點一線的生活來搪塞和解釋。寫作,源于生活,學(xué)生真的是遠離生活的人嗎?他們過的不就是生活嗎?他們又何嘗跳離生活的空氣外呢?顯然,這樣的解釋很蒼白。家庭生活,校園生活,這不都是你要融入并去感悟的嗎?生活著的人,怎么可能從生活中蒸發(fā)?曹文軒老師說的好:“這個世界只屬于那些細心的人。”
生活只能進行,不能跳躍,每個年齡段自有它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內(nèi)容。清晨,父親為你遞來的一杯牛奶;夜晚,母親臨睡前一聲親切的問候。你看著母親的白發(fā)一點點地增多,你想著父親的背影不再挺拔,你給他們捶背,他們?yōu)槟隳ㄈケ瘋难蹨I,和你一起走在春風中,歌聲,笑聲……這些怎么就不是生活?你家的房子,房前的老樹,樹上的小鳥,大地上的落葉,落葉里的嘆息,這些怎么就不是生活?你每天走過的那條小路,路上疾駛而過的汽車,路邊向你微笑的買早點的阿姨,校門口為你站崗的保安叔叔,老師在課堂上的動人的講解,校園里不斷變換的景色,哎呀,這些怎么就不是生活?寫生活,不是要你謳歌高大上和轟轟烈烈,寫生活,就是要你從細小處著眼,寫出生活的美麗。
閱讀也是你的生活。從書中獲得了生活的體驗,你在各不相同的故事里,在不斷變化的體驗里,會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補償,那些沉睡的記憶重新回到了你的身邊。你擁有生活的真切,也擁有閱讀的真誠,最主要的是,你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心靈在凝視這個世界。還是喜歡曹文軒的那句話:“未經(jīng)凝視的世界是毫無意義的。”不能用心去看世界,就不能寫出震撼人心的好文章。精微之處,深藏大意,世界不是用來瀏覽的!
瀏覽世界,你就會只在自己最為感性的生活半徑圈里搜尋寫作素材。每個人寫文章,面對作文題目,首先都會在自己的最短生活半徑圈里尋找,結(jié)果,寫來寫去都是媽媽送雨傘、爸爸背我上醫(yī)院,或者我和同學(xué)吵架,甚至到了高中還在和弟弟妹妹搶素材。怎么辦呢,延長我們的寫作半徑,凝視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能捕捉、頓悟細小的美麗與精彩,讀懂它們。
我常常會在一棵樹前佇立,我想聽懂它的故事。一片落葉會告訴我生命的密碼,一朵花開會送來生命的清香。世界的生命都是我們,露珠滾動,陽光閃耀,河流歌唱,昆蟲爭鳴,他們要在你的視線處飛舞,他們一樣對宇宙心懷敬畏。延長你的寫作半徑,讓更多的微小和高大突兀而出,自然可以,歷史可以,熟悉的轉(zhuǎn)為最親切的,陌生的帶來最深刻的,所有閱讀的風吹來,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我們都是其中一個靈動和可愛的點。推開窗,看看外面的世界,打開書,讀讀書里的乾坤,花開花落,風起云散,廣闊的天,漂浮的云,飛翔的鳥,徐徐吹過的風以及路上行走的人……
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凝視它的目光。撐大你的世界!
6 、“我”有許多,“你”是無限
有人問蘇格拉底,何事最難為?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成了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我覺得寫作的世界里,我們更要去認認真真地思考“我”。
我們寫作,多數(shù)上升不到奧威爾的高度,去揭露一個謊言,引起大家注意。博爾赫斯的寫作目的,為了時光流逝使我感到心安,也許更貼近我們的內(nèi)心。寫作是在傾訴,是在尋找,是在重組,最后都是在凝成一個心中的自我,在自己的領(lǐng)域建立自己的記憶城堡。寫作,在發(fā)現(xiàn)自我,在反思自我,在解剖,在重塑自我?墒,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過于強調(diào)那個實體的、肉身的自我,卻忘記“我”還有其他形式和姿態(tài),抽象的,精神的,其他形態(tài)的,這樣,“我”小了,“我”窄了,作文的視角也受到了限制,作文的世界也就被局限了。
都說作文需要想象和聯(lián)想,那為什么不從“我”開始?他人的世界,首先要有“我”的多種存在,才豐富,才寬闊,才多有姿態(tài)。“我”單一了,“我”固定了,“我”的世界也隨之機械呆板了。中學(xué)生寫作文,總是習慣于“我”是“我”的表達,這是好事,說明我們要從“我”出發(fā),寫出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體驗和感悟,但若成模式,也是思維不夠開闊、寫作難以接壤豐富多姿的世界的一種表現(xiàn)。
真實的“我”寫累了,寫膩了,寫得足夠撞衫了,你可以換個敘述者來表達,“我”是無窮的,你的文章自然也是姿態(tài)萬千內(nèi)涵多多。比如“我長大了”這個作文題目,你不定非得寫自己怎么怎么的成長怎么怎么懂事理。“我”可以是山村的孩子,在泥濘中勇敢踩出一片堅韌。“我”就是安徒生筆下的那個喊出皇帝什么也沒穿的孩子,真誠不讓自己的純凈的心被霧霾遮蔽。“我”是一只鳥,雨中不停地飛翔,是一種長大。“我”是一粒種子,黑暗中頑強撐出一片光明,是一種長大……比如“母親”這個題目,你可以代流浪的小狗尋找母親,你可以為飄飛的蒲公英尋找母親,你可以就孤獨的河流描畫大海的溫暖……大地是母親,你是炊煙;天空是母親,你是云朵;森林是母親,你是歌唱的小鳥;草原是母親,你是搖曳的花朵。賣火柴的小女孩,遠離故土的游子,海峽對岸深情眺望的寶島……你看,創(chuàng)造是自由的,又是靈動的,別把“我”丟失!
我是我,我非我,萬物皆我。用“非我”來看待這個世界,然后再用“非我”來看待屬于這個世界中的“我”,我們擴大的不僅僅是寫作的視野,更有人生的境界。
這個世界,我有很多的“我”,你有無窮的“你”,你能找到另一個你嗎?
附:精品作文素材
1、曾國藩
曾國藩,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xué)家、文學(xué)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xué)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軼事:比賊笨
曾國藩小的時候天從并不高,其實可以說比較笨,他學(xué)習起來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讀書,有一篇文章他重復(fù)讀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來。他就一遍一追地讀,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經(jīng)很深了,他仍然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原來,他家來了一個賊人,就潛伏在他書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讀完書睡覺之后再進屋偷點什么?墒琴\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賊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跳進屋子,對曾國藩說:“就你這么笨還讀什么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于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
運用
高考作文:(曾國藩)照海倚天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回蕩。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為人所倚賴,為人所唾棄,為人所敬佩,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國藩。
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也許曾國藩本人留給后人的,也是一塊默默的無字碑。一個年少時就才學(xué)出眾的天才,一個二十多歲就考取進士的少儒,一個當清政府在太平天國打擊下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之時挺身救駕的勇者。他曾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極品,也曾飽受傾軋,郁居鄉(xiāng)里;曾在戰(zhàn)場上帶甲百萬,揮斥方遒;也曾一敗涂地,差點投水自盡。這截然不同謎一般的身世,也許也正是他一生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內(nèi)圣外王,不錯,這正是國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開《曾國藩家書》,翻開《冰鑒》,翻開屬于國藩內(nèi)心的那一頁,我為之所震驚,這難道就是揚名政壇,決戰(zhàn)沙場,堅忍果斷的清廷柱石?不!不像。駶欕h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驚嘆,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歷覽前賢,有秦始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和大雕?捎钟姓l,能像內(nèi)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為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則機智沉穩(wěn),步步為營,奇正相佐,為儒則謙和內(nèi)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為兄則嚴于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也許也只有毛澤東主席的評價最中肯:“曾國藩是地方階級里最厲害的人物。”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安慶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國……這些是事實,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得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流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2、余秋雨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shù)亟唤o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fā)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余秋雨
走進余秋雨
媒體評語
余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憑借自己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優(yōu)美的文辭,引領(lǐng)讀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長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著作者淵博的文學(xué)和史學(xué)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nèi)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lǐng)域提供了嶄新的范例。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終貫徹著一個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糾結(jié)而成的“沉淀物”。(人民網(wǎng)評)
素材
靜坐寒窗苦守,動輒行者無疆。他是長江邊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雙臂鏟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醫(yī)生,剜除傳統(tǒng)中的千年病灶。九萬六千平方公里,滿滿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腳印。游歷歐洲十國,不變的是他永無止境的文化反思。千萬里溯源之路,十余載文化苦旅。秦漢烽煙、魏晉霜雪,在他的筆下再生;唐詩平仄,宋詞韻律,在他的手里跳動。
靜看歷史千層浪,最是智慧余秋雨。
“不臨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國,又走向海外。為深刻理解中華文化,他追根溯源;為全面剖析傳統(tǒng)思想,他游歷世界。他結(jié)束了中華文化盲目自信的歷史,他為國人打開了真正的開放之門。
作文運用:我眼中的余秋雨
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后?——余秋雨
余秋雨對中國文化是愛的,甚至這“愛”前的形容詞是我所不敢貿(mào)然添加的。他總是用內(nèi)疚的口吻細細地來詮釋自己的愛,小心翼翼地流露自己的恨。他對文化的重現(xiàn)表現(xiàn)出欣喜若狂的態(tài)度,他對文化的沉寂表達過沉重的悲傷。
我們不得不欽佩他的“外人”的立場。因為對事對人的評價,置身其中又能自拔者是少之又少的,而他就是其中一個。他的文間有一股很大的氣撐著,讀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要做出這樣的工作是何等艱辛。它讓你感到自己仿佛一個跳出三界躍出五行之人,再回過頭來看凡事,一目了然,沒有任何的模糊,清晰透明,讓人沉醉之中又保持著一份獨特的清醒,以辨是非。他又會以一種善良的心態(tài)告訴人們,自己剝光顯露的思想,像久釀的麥酒,有著濃濃的無窮回味。
《文化苦旅》是他對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虔誠而矜持,它也是所有文人和文化考究人思想的一種文字凝聚!兜朗克分校何液煤!足以讓所有讀者為之振奮而隨之吶喊呼應(yīng)。郁達夫說過:“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命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換言之:沒有燦爛文化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昧的生命之群,有了燦爛文化相伴而不知研究、珍惜、保護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有了余秋雨對文化孜孜不倦地愛,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不是愚昧的生物之群,也不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千年一嘆》是他的又一部力作。就像他在自序中說的那樣:路段荒草迷離、戰(zhàn)壕密布、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輪緊貼著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他把生死置于身外,同鳳凰電視臺的主持人及工作人員遠涉伊拉克、伊朗、希臘等十多個國家之后,沉重的心伴著沉重的筆出爐了這部沉甸甸的文集,有血有淚。里面有面臨死亡所發(fā)出的挑釁,這還不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因為它的真正價值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生命的價值,他覺得值得。他沒有退縮,更沒有后悔,亦沒有任何怨言。
他用動情的筆觸勾勒出許許多多幅名畫家都無法描繪的畫面,他用寬廣的胸懷包容別人因妒忌而對他的攻擊。做完這一切之后,他的心情是如波濤般澎湃的,但是,他累了。
在文壇上,他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但是,從他今天對文壇的影響來說,他勝利了。雖然,謾罵聲甚至咒罵聲不絕于耳,但是,我始終相信令人徹骨折服的人必定會引起爭議的。
我對余秋雨是愛的。愛他的大氣,愛他的難以言表的沉穩(wěn),愛他留給國人的文化遺產(chǎn)的大仁。同時,我又感到很幸福,因為他給了我一個為文字作祭奠的理由!督栉乙簧分螅娴姆夤P了,而我也要收筆了,我要好好想想誰能借給他這樣一生,又有誰借的起呢?
3、喬布斯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適用話題:雙面、平視與仰望,懷念、面對死亡、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2011年10月5日,美國蘋果公司前CEO、蘋果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因癌癥辭世,享年56歲。他的離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喬布斯改變了這個世界,值得我們銘記。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作一下簡單的梳理:有三只蘋果改變了世界,一只誘惑了夏娃,一只砸醒了牛頓,還有一只就握在喬布斯手中,他有改變世界的第三只蘋果,其實,他就是蘋果;他是可以跟愛迪生、愛因斯坦相提并論的人,他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他是一位跟達?芬奇齊名的藝術(shù)家;他是一位導(dǎo)師,向我們展示如何改變世界;他是過去一百年全世界最偉大的企業(yè)家;他是跟比爾?蓋茨一樣偉大的時代巨擘;他重新定義了音樂、電影和手機三大市場……
喬布斯曾說過:“對我來說,成為墓地中最富有的人,一點都不重要,對我來說,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對自己說,我們做了些了不起的事情。”
深度解讀
喬布斯的離世,引起了網(wǎng)友廣泛的評論,郭去疾說:“喬布斯是戲劇人生最精彩的詮釋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須卓爾不群,縱使你將眾叛親離,也注定要從頭再來。最迷人的劇情不是后來居上,而是王者歸來;最偉大的戰(zhàn)局不是尖峰對決,而是獨孤求敗;最完美的謝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戛然而止。美人難免遲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盡,正是好處,卻是了處。”李瑜說:“喬布斯不會希望世人對他的辭世感到惋惜、震驚、痛心。首先,作為一個佛教信徒、素食、極簡生活踐行者,相信他對死亡早已明了并泰然處之。熟悉他的人一定記得2005年他說過:我生命中的重大決策,均基于記住我很快將死去,沒有理由不追隨自己的心。以終為始,綻放生命,精神永存。”
喬布斯曾說:“人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絕倫”、“我只是想要在宇宙間留一點響聲”。人的一生不在于壽命的長短,而在于你為世界留下了什么;钪,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4、埃蒙斯
天才射手緣何重蹈覆轍
雅典奧運會最后時刻戲劇性丟金的美國名將埃蒙斯再次在最后一槍出現(xiàn)嚴重失誤,在北京奧運會上又一次將幾乎到手的金牌拱手讓給了中國選手邱健。
應(yīng)該承認,年少成名的埃蒙斯是當今男子步槍射擊屆少見的天才射手,今年才27歲的他已經(jīng)在大大小小的國際賽事中收獲了眾多的世界冠軍頭銜。然而,當躊躇滿志的埃蒙斯在雅典奧運會上最后一槍脫靶,將金牌拱手相讓給中國選手賈占波后,他所表現(xiàn)出的只有慌亂,甚至自己將槍栓打開,檢查最后一發(fā)子彈究竟射向何處……
四年一個輪回,當埃蒙斯再次站在北京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三姿賽的決賽賽場上時,自第一槍起就一直牢牢確立著領(lǐng)先優(yōu)勢的他似乎已經(jīng)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埃蒙斯再一次帶著巨大的領(lǐng)先優(yōu)勢來到了最后一槍。然而,他卻不可思議地再次上演了悲情一幕,盡管這一次埃蒙斯沒有再次將子彈打到別人的靶子上,但僅僅4.4環(huán)的成績幾乎已經(jīng)等同于脫靶,幾乎已經(jīng)到手的金牌再次不翼而飛,連坐在看臺上為丈夫加油助威的首金得主、捷克美女卡特琳娜都驚訝地瞪大的雙眼……
分析品悟
連續(xù)兩屆奧運會,在同一個項目上出現(xiàn)幾乎一樣的重大失誤,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正是因為太想得到了,埃蒙斯的心理才會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波動。眾所周知,能夠來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選手,因此在決賽中選手們所要較量的,遠不僅僅是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心理因素應(yīng)該毫無疑問提升至了第一位,誰的心態(tài)更為放松,誰能將期望值降到最低點,誰就有很大希望成為最后的王者。競技體育如此,人生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