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宜做:“保姆式”陪考不可取
2018-11-13 17:35:17北京考試報
案例一
小松成績屬于中等偏上,平時父母工作忙,對他學習管得不多。但自從上了高三,父母的生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寒假過后,為了更好地“陪考”,小松媽媽換了一份能自由支配時間的工作,方便更好地照顧小松。爸爸推掉了很多應酬,在家陪小松的時間更多了。面對父母的“特殊照顧”,小松卻有些不適應。他嘗試跟父母溝通過,建議他們該干嘛干嘛。但父母說:“高考這么重要的事,一輩子就一次,原來工作太忙,對你的關心不夠多。今后我們會做好后勤工作,不讓你因生活瑣事分心,爭取高考取得好成績。”小松聽完頓時感覺壓力很大。
案例二
小魏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一直以來較依賴父母,尤其是媽媽。自從進入高三以來,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小魏情緒波動很大,經常沖媽媽發(fā)脾氣,這讓媽媽十分焦慮。媽媽一直覺得小魏的依賴性太強,但至少還算聽話,F在她不知如何是好,生怕在這關鍵時期做錯什么耽誤女兒學習。
分析
高考,不僅對孩子而言是考驗,對父母也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有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因生活瑣事分心,做起了保姆,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但父母的過度關注和關心會讓孩子產生“父母為我做了那么多,我要是考砸了就太對不起他們了”的想法,這會給他們帶來很大壓力,從而排斥父母的照顧。如果父母還一味地堅持自己的做法,只會讓他們更加反感和內疚,反而會影響備考。還有的父母掌控欲很強,平時對孩子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孩子無法養(yǎng)成自己處理問題和情緒的習慣。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孩子顯得越發(fā)脆弱,父母也不知所措。
實際上,高三生基本上都成年了,絕大部分孩子可以獨立面對高考這件事。高考是成長中一次寶貴的挑戰(zhàn),雖然艱辛,也難免遇到挫折和失敗,但孩子可以從這樣的挑戰(zhàn)中得到磨煉,擁有擔當的勇氣。因此,父母要避免做“保姆式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具體做法因人而異。
支招
父母管好情緒 不給孩子“添亂”
高考的確是一件人生大事,但有的父母和孩子對高考的認識有偏差,給高考賦予了太多額外的意義,導致很焦慮,總希望為孩子做點什么緩解焦慮情緒。實際上,過多的照顧無形中會給孩子增加更多壓力,孩子會有意無意地疏遠父母。因此,父母要先過好自己的生活,調整好自身情緒,不要把關注點全放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覺得什么都不做難受,那就問問自己,不恰當地干預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這樣就會平靜很多。如果孩子已經流露出抗拒或反感的情緒,那就給孩子一些空間,寧可什么都不做,也別“添亂”。
多跟孩子溝通 決定權給孩子
高三生有很強烈的獨立需要,不希望整天被父母圍著團團轉,更反感生活被父母安排和掌控。因此,父母在表達關心和照顧前,最好先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需要,按照孩子的意思行動。即使發(fā)現孩子正經歷學習低谷期,或情緒波動較大,也要穩(wěn)住陣腳。除非確定自己能真正幫上忙,否則還是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即便孩子可能會犯錯,但也會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比父母說教深刻得多。
減少對孩子 全方位的照顧
總體而言,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和照顧。但具體到每個孩子身上,做法有所不同。有的孩子依賴性強,或父母一直以來包辦較多,那么在備考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依然很重要,否則孩子會覺得一切都得獨自承受,壓力會增大。但也不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照顧。父母還要有心理準備,要能耐受得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老師或咨詢師的幫助。還有的孩子認為父母的關照給自己帶來了壓力,需要更多獨立空間。那么父母可以“退一步”,做好后勤工作,保證飲食、接送、提醒規(guī)律作息,營造輕松溫馨的家庭氛圍。
總之,父母要保持積極淡定的心態(tài),有時穩(wěn)住陣腳不“添亂”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