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核心考點經濟生活篇,用真題為你講解!
2018-11-06 20:30:19學科網(wǎng)
一、商品理論
【真題連接】(2018·新課標III文綜)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這說明
①市場競爭導致商品優(yōu)勝劣汰
、谏唐肥褂脙r值會影響人的消費選擇
、酃δ懿煌纳唐窌嗷ヌ娲
④商品使用價值因替代品出現(xiàn)而減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商品的基本屬性和互為替代品的知識。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是市場競爭的結果,①符合題意。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夠滿足人們越來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智能手機,②符合題意。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是不同的,不能進行量的比較,④說法錯誤。兩種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錯誤。故選A。
二、貨幣理論
△一、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二、貨幣的職能
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1.價值尺度:定價、標價、討價還價中的價格。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中的錢;現(xiàn)實的貨幣
3.支付手段:預付款或延期付款,支付的利息、租金、工資、稅款等。世界貨幣: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美元、歐元。
三、貨幣流通規(guī)律
。ㄒ唬﹥热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次數(shù)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價格水平×待售商品數(shù)量)/貨幣流通度(次數(shù))
。ǘ﹥煞N經濟現(xiàn)象及對策
1.通貨膨脹
①含義: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全面、持續(xù)的物價上漲現(xiàn)象。
②實質: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
、郾憩F(xiàn):物價持續(xù)上漲,紙幣貶值。
、苡绊懀簩用瘢杭垘刨H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經濟秩序混亂。對企業(yè):生產成本提高,影響生產和銷售。對國家:影響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⑤應對措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多收稅、減少財政支出,減少國債,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發(fā)行量、提高存貸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減少貨幣信貸)。
2.通貨緊縮
、俦憩F(xiàn):物價全面持續(xù)下跌,通常伴隨經濟衰退出現(xiàn)。
②實質: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
、塾绊;物價下降,短期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yè)生產與投資積極性,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影響經濟長遠發(fā)展和人民長遠利益。
、軕獙Υ胧簲U張性的財政政策(少收稅、多支出,增發(fā)國債,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發(fā)行量、降低存貸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貨幣信貸)。
四、紙幣、紙幣的含義、職能
、偌垘诺暮x:由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發(fā)行的,強制使用的。紙幣本身無價值。
、诼毮埽壕哂辛魍ㄊ侄,支付手段的職能。也可以代替金屬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的職能。
五、其他支付工具:信用卡、支票。(常用的結算工具)
六、外匯和匯率
1.外匯含義: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保持人民幣幣值穩(wěn)定的含義、意義:
①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wěn)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
②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對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3.人民幣升值貶值利弊分析:
、偃嗣駧派道祝
利:有利于進口;有利于增加對外投資;有利于增強外債償還能力;有利于出國旅游留學。
弊:降低我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減少企業(yè)利潤,造成外匯儲備縮水;不利于入境旅游業(yè)發(fā)展。
②人民幣貶值利弊:
利:有利于擴大出口,有利于擴大貿易和增加外匯儲備;有利于入境旅游業(yè)發(fā)展。
弊:不利于進口,不利于外債償還,不利于出國旅游留學。
注:人民幣升值貶值會影響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對人民幣在國內市場上的購買力無影響。
【真題連接】(2017·新課標III文綜)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購買了一臺外國品牌筆記本電腦,在免息期內通過銀行償還了該筆消費款。在這一過程中,貨幣執(zhí)行的職能是
A.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B.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價值尺度和世界貨幣
【解析】購買筆記本電腦需要8000元,是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小夏向銀行透支(貨款)8000元進行購買,是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在免息期內通過銀行償還該筆消費,是貨幣執(zhí)行的是支付手段職能。故選C。
三、價格理論
△一、影響價格因素
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價格變化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天氣、氣候、地域、生產條件、政策、宗教信仰、文化習俗等也對價格產生影響。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對消費者的影響):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1.一般來講:價格降低,需求量增加,價格升高,需求量減少。
2.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
3.價格變動引起相關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替代品和互補品)
。ǘ﹥r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jié)產量;(2)調節(jié)生產要素的投入;(3)促使企業(yè)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三、勞動生產率變化與價格、價值總量的相關計算
(設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變化了X%個別勞動生產率變化了Y%)
1.當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變化了X%時
現(xiàn)價=原價÷(1+X%)現(xiàn)價=原價÷(1-X%)(提高用+,降低用-)現(xiàn)總量=原總量
2.當個別勞動生產率變化了Y%時
現(xiàn)價=原價現(xiàn)總量=原總量×(1+Y%)現(xiàn)總量=原總量×(1-Y%)(提高用+,降低用-)
3.當通貨膨脹率為W%時,現(xiàn)價=原價×(1+W%)
4.當紙幣貶值率為Z%時,現(xiàn)價=原價÷(1-Z%)
四、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及其表現(xiàn)形式
(1)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形成規(guī)律)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xiàn)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真題連接】(2017·新課標III文綜)因鋼鐵行業(yè)復蘇,導致對鐵礦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的四大礦產企業(yè)不斷增產,引發(fā)業(yè)界對鐵礦石價格戰(zhàn)的擔憂。對于這種擔憂的產生,若用供求曲線來反映,正確的是
【解析】因鋼鐵行業(yè)復蘇,導致鐵礦石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會向右移動;在此背景下,四大礦產企業(yè)不斷增產,供給量會向向右移動;隨著供給量增加,業(yè)界擔憂的價格會相應下跌;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只有A。【答案】A
四、分配理論
△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分為三個部分:1.以稅收和利潤等形式形成國家的財政收入。2.以工資等形式分配給勞動者。3.企業(yè)自留部分。
一、我國基本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ㄒ唬┌磩诜峙錇橹黧w
1.基本內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表現(xiàn):國企職工的工資、獎金、崗位津貼。農民依靠土地種植、養(yǎng)殖賣農產品的收入。教師、醫(yī)生、公務員工資。
需注意的幾點:
、侔磩诜峙涞倪m用范圍是:公有制。
②分配的內容是:個人消費品是對社會總產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如成本、企業(yè)利潤、國家稅收等不包括在分配范圍中。
。ǘ┌瓷a要素分配及具體形式
1.按勞動要素分配:在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中,勞動者所獲得工資收入。
2.按資本要素分配:包括私營企業(yè)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3.按技術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術、依靠專利或技術的轉讓取得的收入。
4.按管理要素分配:在私營、外資企業(yè)憑借其管理才能取得的收入。
5.按土地要素分配: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土地的出租獲得的使用金。
6.按信息要素收入:提供或發(fā)布市場信息、管理方案等的收入。
注:我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一般可分為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收入,主要是通過交易、出租財產權或進行財產營運所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租金、專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出讓純收益等。
二、效率與公平
△(一)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與平的關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2.如何處理二者關系
。1)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wěn)步前進。
△(二)如何實現(xiàn)社會公平
1.根本措施: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
2.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重要舉措: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現(xiàn)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⑵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真題連接】(2016·上海政治)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fā)通知,對專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規(guī)定。為落實這些激勵性規(guī)定,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勞動要素分配B.按資本要素分配C.按技術要素分配D.按管理要素分配
【解析】專利成果收益、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的收入,都是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收入,具體而言是生產要素中的技術要素的分配,故C符合題意;A、B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敬鸢浮緾
△再分配:國家的財政與稅收
國家財政
一、財政收入的來源
(一)財政收入的來源
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ǘ┯绊懾斦杖氲闹饕蛩
一是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因素;二是分配政策。
。ㄈ┴斦С觯航洕ㄔO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指出、其他支出。
。ㄋ模┴斦罩N情況:財政平衡(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財政盈余(收入遠大于支出)、財政赤字(收入遠小于支出。
注:過多的財政盈余不利于擴大內需,過大的財政赤字會給經濟帶來一定的風險,適度的財政赤字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
△二、財政的作用
。1)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3)財政促進國家經濟平穩(wěn)運行。
三、兩種財政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滯緩(當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時,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應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需求,降低失業(yè)率,拉動經濟增長。
。2)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過熱(當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經濟發(fā)展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應該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增加稅收,減少公共建設支出進而壓縮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實抑制總需求,穩(wěn)定物價。
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比較
1.財政政策:由國家財政部門制定,必須經過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財政政策主要有:稅率調整.發(fā)行國債等。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直接制定。財政政策有: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外匯政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央行貼現(xiàn)率政策等。
征稅和納稅
一、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1.強制性:指稅收是依靠國家的政治權力而強制征收的。
2.無償性:指國家取得的稅收收入既不需要返還給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
3.固定性:是指征稅對象和征收數(shù)額之間的比例關系,不經過國家批準不能隨意改變。但這種固定性是相對的。
二、我國稅收的種類
1.增值稅: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一般計算方法:增值稅=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huán)節(jié)已繳稅金。2.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
三、我國稅收的性質: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現(xiàn)實中違法稅法的行為
1.違反稅法的行為主要有: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①偷稅: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和記賬憑證、不開發(fā)票、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等行為少繳稅。
、谇范悾翰话磿r交稅,拖欠稅款的行為。
③抗稅: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納稅。
④騙稅:騙取國家的出口退稅;虛報自然災害,騙取稅收減免。
★認識稅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俅龠M經濟平穩(wěn)運行:稅收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是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經濟過熱,可通過增稅抑制社會總需求;經濟滯緩,可通過減稅刺激社會總需求,實現(xiàn)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
、谝龑Ь用窈侠硐M:通過調節(jié)稅收,如對煙酒、奢侈品等征收消費稅,可以調節(jié)居民的消費行為。
、圩o社會公平: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
、芤龑髽I(yè)生產,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通過征收資源稅等,可以引導企業(yè)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增值稅的作用: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huán)節(jié)企業(yè)的偷漏稅行為。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yè)化和社會分工,體現(xiàn)公平競爭。
個人所得稅的作用:①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②也是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真題連接】(2017·江蘇政治)材料一稅收政策會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和利益產生重要影響。假設某制造企業(yè)的某一產品當前銷售單價為9.8萬元(其中包含企業(yè)每銷售一件產品應繳納的稅額1.8萬元),年銷售量10萬件。現(xiàn)對該企業(yè)銷售產品實行免稅措施,免稅后單價為9.2萬元,年銷售量為13萬件。
材料二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yè)革命的核心。為主動應對世界新技術革命挑戰(zhàn),全球工業(yè)大國都在全力搶占智能制造的制高點,構筑全球新戰(zhàn)略。經濟新常態(tài)下,我國企業(yè)稅負過重等老問題依然突出,弱化了企業(yè)創(chuàng)新意愿和創(chuàng)新能力,減稅已成為當前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選擇。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銷售單件產品后買賣雙方從免稅中分別獲得的收益,并據(jù)此指出其收益變化情況。
。2)說明減稅可以助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理由。
【答案】(1)買方收益:9.8-9.2=0.6萬元;賣方收益:1.8-0.6=1.2萬元。
減稅使買賣雙方收益均增加;賣方增加的收益大于買方增加的收益,企業(yè)獲益更大。
。2)增加了企業(yè)利潤,有利于促進企業(yè)技術進步。增加了居民實際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費以帶動智能制造業(yè)健康成長。發(fā)揮了稅收和價格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導資本向智能制造業(yè)轉移。能促進制造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有利于提升我國智能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解析】(1)單件產品免稅后買方從免稅中獲得的收益應用原單價減去現(xiàn)單價即可求得,而賣方獲得的收益用原單件產品的應繳納稅額減去買方從免稅中獲得的收益(即賣方不必再繳納的稅額)即可獲得。從結果中可以分析出減稅使買賣雙方收益均增加;賣方增加的收益大于買方增加的收益,企業(yè)獲益更大的結論。
(2)減稅可以助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理由,考生可從減稅增加了企業(yè)利潤,有利于企業(yè)技術進步;減稅有利于增加居民實際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費帶動智能制造業(yè)成長;減稅發(fā)揮了稅收和價格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導資本向智能制造業(yè)轉移,促進制造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展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