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fù)習(xí)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高考語文八大類文化常識:古代官職

高考語文八大類文化常識:古代官職

來源:高三網(wǎng) 2018-10-09 14:42:22

[標(biāo)簽:高考知識點]

  高考正在緊張的備考階段,為了使同學(xué)們更好的復(fù)習(xí)高考,高考網(wǎng)小編整理了《高考語文八大類文化常識:古代官職》,供同學(xué)們參考學(xué)習(xí)。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拜:授予官職。如: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延祐、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元史·賈魯傳》)

  除:任命,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授:授給、給予官職。如:泰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元史·賈魯傳》)

  賞: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

  2.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

  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

  奪:消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

  3.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甄拔三十余人。(《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jìn)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4.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貶: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卜居》)

  左遷:貶官,降職。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并序)》]

  5.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如:遷東郡太守。(《漢書·王尊傳》)

  徙:一般的官職調(diào)動。如: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

  調(diào):變換官職。如:調(diào)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如: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jì)傳》)

  出:京官外調(diào)。如:出為河間相。(《張衡傳》)

  6.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領(lǐng):兼任。如:桓溫鎮(zhèn)江口,復(fù)引(喬)為司馬,領(lǐng)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

  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漢書·王尊傳》)

  權(quán):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劉公嘉話》)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7.表辭職退休的詞語

  乞骸骨:年老人請求辭職退休。如: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張衡傳》)

  8.古代官職稱謂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gòu)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wù)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

  【少!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shè)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xué)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xué)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nèi)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xué)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xué)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爭時才設(shè)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wù)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wù)機構(gòu)。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xué)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dān)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dān)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wù)機構(gòu)之一,樞密使的權(quán)力與宰相相當(dāng),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dāng)。主要職責(zé)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guān)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shè)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dāng)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zhàn)國時為宮廷侍衛(wèi)。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wù)。

  【參軍】“參謀軍務(wù)”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的長官,相當(dāng)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尹】參見“令尹”條。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為古代官銜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zhàn)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

  【節(jié)度使】唐代總攬數(shù)州軍政事務(wù)的總管,原只設(shè)在邊境諸州;后內(nèi)地也遍設(shè),造成割據(jù)局面,因此世稱“藩鎮(zhèn)”。

  【經(jīng)略使】也簡稱“經(jīng)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wù)時特設(shè)經(jīng)略,官位高于總督。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短一ㄔ从洝罚“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都督】參見“經(jīng)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lǐng)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dāng)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劉肇基是駐地方衛(wèi)所的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撫吳”,即擔(dān)任吳地的巡撫。

  【撫軍】參見“巡撫”條!洞倏棥罚“乃賞成,獻(xiàn)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jìn)上,細(xì)疏其能。”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校尉】兩漢時期次于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zhàn)》:“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dāng)時擔(dān)任協(xié)助主帥周瑜規(guī)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后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端疂G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xùn)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wù)。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冻啾谥畱(zhàn)》:“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犊兹笘|南飛》:“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

  【里正】古代的鄉(xiāng)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zé)之里正。”

  【里胥】管理鄉(xiāng)里事務(wù)的公差!洞倏棥罚“里胥狡黠,假此科斂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wù)機構(gòu),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xù)到清末。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日期查詢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revolutshibainupartnership.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