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詩歌一輪復習:詠懷古跡其三
2018-09-18 15:14:08高三網(wǎng)文章作者:葉丹
這組詩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對于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一、詠懷古跡·其三原文
作者: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二、詠懷古跡·其三譯文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三、詠懷古跡其三賞析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shù)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fā)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gòu)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
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本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里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可說是一個有趣的對照。
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則又是另一種看法。他說:“發(fā)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chǎn)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