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2018-09-10 17:18:28人民日報文章作者:馬超
化學之美,嚴謹之美、創(chuàng)造之美。
幾百年來,通過化學,人們認識了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
今天,還有更多的化學家,為了更廣袤的未知,為了讓世界更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
上世紀70年代,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生,周其林踏入化學世界的大門,40年來,初心不改,在化學領域里躬耕不輟,如今,更是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愛上化學,進而打開創(chuàng)造世界的大門。
為 學
“在大學里主要學什么?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
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xiāng)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學業(yè),第二年,21歲的他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
從農田到課桌,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周其林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臨近畢業(yè),便已明確未來的人生方向——從事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
此后的十幾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并先后赴德國、瑞士、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一職,周其林到南開大學任教。自此,這所高等學府嚴謹?shù)膶W風、厚重的文化,為周其林提供了最佳的科研環(huán)境。
周其林所帶領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精準、高效的合成方法與技術是當前合成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經(jīng)濟性的特點,不對稱催化已成為合成化學關注的焦點,并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手性物質。手性催化劑是不對稱催化的關鍵,它決定了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在過去的研究中,雖然已出現(xiàn)許多手性催化劑,但真正對多種反應都有效的所謂“優(yōu)勢手性催化劑”仍然是鳳毛麟角。
周其林潛心十余年,設計發(fā)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huán)配體骨架結構,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fā),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huán)配體和催化劑,共計數(shù)百個。手性螺環(huán)催化劑對多種合成反應都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成為名副其實的“優(yōu)勢手性催化劑”。
這些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周氏催化劑”,已經(jīng)成為南開化學的標志性成果。同時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組借鑒使用,還被多家制藥公司用于手性藥物的生產。
瑞典化學家舍勒曾說,“世間最大的快樂,莫過于發(fā)現(xiàn)世人從未見過的新物質。”對周其林而言,最快樂的事,就是帶領學生們暢游在化學世界里,盡情享受化學創(chuàng)造之美,盡情暢想未知世界的無限可能。
為 師
“我首先是一名教師,也永遠是一名教師。”
周其林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yè),盡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和兼職教授等諸多角色,周其林始終珍惜和堅守自己的教師身份。
從教多年,周其林曾不止一次對同事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校里做基礎研究的最大意義是什么?
周其林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yǎng)成棟梁之材,才是高校之根、為師之本。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周其林發(fā)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從到南開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擔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選修課《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講授,這些課程是前沿課程,也是基礎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事關學生能否打好科研基礎,能否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否建立起科學的學習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只有動手實踐,方能接近真理。”課堂上,周其林先是通過大班教學讓學生了解前沿課題,再要求學生從能源、環(huán)境、催化、材料等方向確定興趣點,查找資料后在小班講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盡可能在課堂增加互動和學生自主提問環(huán)節(jié),不僅給學生以知識,還給學生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周其林的課題組還有一個特點,在學生中已傳為佳話,那就是它的開放性。
周其林的課題組對全校學生開放,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里體驗一番。
幾十載春風化雨,幾十載桃李滿園。
在周其林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學生紛紛投身化學研究和技術研發(fā)。如今,周其林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70余名優(yōu)秀博士和碩士,他們大多在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制藥公司任職,其中有多人獲得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
在周其林的辦公室里,有許多檔案袋擺放整齊,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學生的名字,里面是他悉心保留的每名學生的實驗報告,在周其林看來,這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為 人
人生有很多東西,就像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失去以后核還在。但只要守住自己的“核”,就不會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周其林的為人,也是如此。為人、治學、做事,踏實而嚴謹。
“周老師科研選題的標準,從來不是‘好發(fā)論文’,而是‘學科前沿’和‘國家需要’”,南開大學2014級直博生李茂霖告訴記者。
“直到我自己成為一名教師,才真正理解其中的不易和堅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朱守非從2000年讀研開始進入周其林的課題組,一直師從周其林,直到博士畢業(yè)留校任教。從進入課題組之初,他就發(fā)現(xiàn)導師的文章數(shù)量并不多, “不為發(fā)文章而發(fā)文章,而是要真正解決科學問題和滿足國家需要。這份定力,值得后輩學習!”
周其林的嚴格與極重規(guī)則還表現(xiàn)在對于學生的要求。2017級碩士研究生王宸進課題組之初,半年時間都在做單調的實驗操作訓練,只是因為周其林的一個要求,“遵循規(guī)則,練好手藝”。“周老師做人做事都非常遵守規(guī)則。”王宸介紹,比如課題組或者研究所的儀器出現(xiàn)故障,周其林會要求學生按照研究所的流程報送相關部門檢修,而不是“打個招呼”“說句話”,尋求便利。
周其林,一名人民教師,質樸從容,大道至簡。
引領更多年輕人走入化學大門,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幾十載耕耘,周其林,矢志不渝,躬耕前行。
。R超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