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患血癌北大夢碎 四年后自學圓夢中大
2013-08-02 10:36:18廣州日報
悲
近日,在第二次拿到大學通知書那一刻,吳志偉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微笑。珠海一中高三班主任林大勤說,在吳志偉多舛的求學路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青年學子的堅強和對夢想的渴望。
步入北大的腳被病魔拉回來
2009年高考,珠海寒門學子吳志偉就以680分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然而上學僅僅3個月,當年的12月,北大新生入學體檢結果出來后,一紙“肺結核”的病情通知,吳志偉不得不離開剛剛熟悉的同學和北大校園,辦理休學手續(xù)回到珠海治病。
然而,禍不單行,在剛剛治好結核病后,2010年4月1日,吳志偉卻又被查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如不進行骨髓移植,生命只有6個月”,得到這個消息,他的北大新同學制作了網(wǎng)絡視頻,在視頻中他們說,“如果偉仔走了,我們這個27人的班級,從今以后只剩26人;我們從來不奢望永遠能在一起,但我們不允許離別以這樣的方式來臨。”
吳志偉的病情在網(wǎng)絡上迅速引發(fā)關注,北大的同學、珠海一中歷屆校友在廣東、香港募捐,短短幾個月吳家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超過150萬元的捐款。
嘆
挺過多次治療入學期限已過
堅強的吳志偉在接受一次肺部手術、一次骨髓移植手術、多次艱難的化療后,身體慢慢恢復。去年高考前夕,經(jīng)醫(yī)院復查,他的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各項指標已接近正常,吳志偉的心早已飛回了北大校園,而在未名湖畔,他們班上的同學也盼望著他回來團聚。
2011年5月初他致信時任北大校長的周其鳳,希望能回到學校繼續(xù)學習。但北京大學“校長信箱”答復稱,根據(jù)教育部及學校明確規(guī)定,保留“入學資格”的時間期限為一年。超過一年時間的,只能重新參加高考。
喜
一天自學6小時
昨日被中大錄取
去年的6月9日,北京大學工學院發(fā)出“關于吳志偉同學患病和申請復學的情況說明”正式宣告他重返北大夢破滅,吳志偉決心自學重考?紤]到兒子久病初愈,身體虛弱,最后家長決定志偉在家復習為主,今年以社會青年的身份報名參加高考。
吳志偉告訴記者,由于擔心身體吃不消,他基本上在家自學,去年下半年每天復習6個小時左右,今年隨著身體好轉(zhuǎn),每天復習時間安排在8個小時左右,每月偶爾去學校旁聽一兩節(jié)課。雖說堅信自己成績不錯,但畢竟離開高中課堂三年多了,有時候習題做著做著,卡住了,沒辦法,他就上網(wǎng)搜索答案。累了,就下樓到小區(qū)里騎下自行車順便鍛煉一下身體。
今年6月25日,高考成績放榜,吳志偉總分644分,遠遠高出一本線。林大勤老師介紹,因為四年前廣東高考是考3+X,現(xiàn)在考的是文綜、理綜,四年前吳志偉高考X選擇的是物理,因此化學生物課程他基本沒怎么學。這一年內(nèi)他得重新學,并表現(xiàn)出了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圓夢渴望。昨日記者獲悉,吳志偉被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yè)錄取。
北大那一頁已經(jīng)翻過
現(xiàn)在我將是中大學生
廣州日報:祝賀你再次成功戰(zhàn)勝高考,對于錄取中大,你和家人還滿意吧?
吳志偉:滿意,但我覺得也有點遺憾。
廣州日報:遺憾指哪方面?因為與北大失之交臂?
吳志偉:不是,北大那一頁已經(jīng)翻過去了,我現(xiàn)在將是中大學生,將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中大。遺憾的是應該考得更好點,畢竟比當年低了30多分。
廣州日報:高中課程丟了三四年,644分已經(jīng)很高了。這一年在家復習主要難在哪?
吳志偉:四年前廣東高考是考3+X,我選的是物理,化學生物基本沒系統(tǒng)學,今年主要靠自學,這方面有些難度。
廣州日報:對于再度高考圓夢,有什么感想?
吳志偉:身體好比什么都重要,無論是生命上的重生,還是再次高考路上,我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謝謝關心和幫助過我的所有人,包括北大師生。
保留學籍應不應該?
聲音
吳志偉再度高考成功,也讓不少人同時在感嘆如果高考失利,這個曾經(jīng)的北大學子恐怕會遺憾終身。面對復學被拒,吳志偉一家人表示理解。憨厚的吳父說:“雖說不能重回北大,但我們一家還是要感謝學校和北大同學在挽救志偉生命時作出的努力。”
事實上,當去年北大拒絕吳志偉復學時就引發(fā)不少網(wǎng)友質(zhì)疑,有的網(wǎng)友認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學校應該更人性化點。對此,北大學工部解釋說:“志偉是在入學體驗時查出肺結核,之后便回家治療,實際上沒取得入學資格。而‘保留入學資格一年’是教育部的規(guī)定,一年內(nèi)病愈體檢合格可復學,超過一年只能重新參加高考。”
編輯手記
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剛剛開始的北大夢破碎眼前。飛來橫禍,是人生無常的極致。失望或放棄,這些情理之中,卻都不是吳志偉順理成章的選擇;痛訴或要求,其他法外開恩的辦法他也沒有一再執(zhí)著。改變自己,他再戰(zhàn)命運。金榜題名、龍門在躍的喜悅,幾百個病痛折磨的日夜,都是已經(jīng)過去的曾經(jīng)。作別如此切近的美好,需要的,是破釜沉舟的勇氣。
與制度相比,人是活的。有這樣的聲音,為橫遭不幸的他抱不平。可如果為一個他補上一次機會,對于其他千軍過獨木橋的人來說,也是失去了一次公平。在入學的門檻前,制度是為了保證每個人的機會平等。這種保證,是必須的“唱黑臉”,也是不堪多變的“活用”。個人權利與公共均衡,本就是一碗水難端平。從制度彈性的窄門穿過,吳志偉也許可以這樣要求,但他選擇一切清零,他的身份不是病人、前北大人,而是一個普通的自考生。
當提到心中的遺憾,最令人難忘的,是他那句“北大那一頁已經(jīng)翻過去了,我現(xiàn)在將是中大學生”。這份不計較的自信、不執(zhí)著的樂觀,令人欽佩。我們不能控制未來將遭遇什么,但可以選擇以怎樣的方式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