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受聘華東師范大學
2012-10-12 15:53:12東廣新聞臺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號,原名管謨業(yè)。他198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一系列鄉(xiāng)土作品充滿“懷鄉(xiāng)“、“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紅高梁》實況,襯)他作品中最著名的是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并獲得國際大獎的《紅高梁家族》。其他主要作品還包括《豐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勞》《四十一炮》等。長篇小說《蛙》去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對于莫言的獲獎,瑞典語翻譯者陳安娜說,莫言的小說盡管很中國化,但他筆下的愛恨情仇是東西方世界共通的:
【作為一個外國的讀者,讀他的東西還是比較容易,因為雖然是很中國化,但是他里面講的愛恨,我們都可以接受!
還有評論認為,莫言作為中國主流作家獲獎,顯示了隨著中國繼續(xù)崛起,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而在從管謨業(yè)到作家莫言的成長版圖里,上海是一片繞不開、揮不去的魔幻“高粱地”。
1987年到2009年,莫言共有11部作品首發(fā)在上海的《收獲》雜志,包括《蛙》《球狀閃電》、《師傅越來越幽默》等。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莫言在《小說界》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千把字的微型小說,署名用的是原名管謨業(yè)。那個時候的莫言并不十分冒尖,真正鋒芒畢露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了。到今年為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不下30種,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是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蛙》。郟宗培說,他曾不止一次聽莫言說,他的文學啟蒙者其實是他的祖母,將口頭文學的色彩帶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來。
【他的祖母從小口頭文學,給他講各種各樣的故事。鬼怪神仙這種傳說口頭文學,對他的熏陶,他的奶奶是他人生的第一個文學的老師!
今年五月,莫言受聘為華東師大客座教授。華師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揚說,在講座中,莫言直面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強調(diào)“寫什么”比“怎么寫”重要。
【他主要是講“怎么寫”與“寫什么”。他說到了今天就應(yīng)該討論寫什么的問題了。很多作家都在模仿外國的作家作品的時候,莫言是以他獨具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作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在微博上,有網(wǎng)友說“人性的力量,可以跨越膚色、種族、國界,文學因此崇高而珍貴!”也有網(wǎng)友說,“莫言獲獎的積極意義很多。而中國當代文學缺少現(xiàn)實主義力作的遺憾,仍客觀存在著。”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