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首先要處理好學校和專業(yè)的關系(2)
2012-02-14 15:01:06高校招生雜志文章作者:盧志釗
4名人看冷專業(yè)——文史哲
現(xiàn)在考生對專業(yè)選擇的明顯傾向是過于注重實用,認為“科學”不如“技術”,“技術”不及_“工程”,明顯輕視文化和基礎研究學科。這種傾向直接導致實用學科分高,文化學科、純理科分低,例如,對外經貿大學的應用學科專業(yè)錄取分數(shù)一般要高出一本線70培O分,武漢大學的哲學專業(yè)一般高出一本線40分。這種實用傾向,從本科就業(yè)看,有合理性的面,但從長遠發(fā)展看是一種認識誤區(qū)。
美國著名華人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美國人文社科院院士杜維明說,教育的最大危險是滑入市場化,過于重視經濟而忽視文化。中國的精英絕大多數(shù)愿意考理工或學醫(yī),認為學文史哲沒有出路,即使考社會科學也學管理學或外文。從事文化研究的,不僅在大陸,就是整個中華文化圈都較少。
杜教授還說,而在美國從事文史哲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出于是趣,而文史哲研究者中,從事中國研究的又是精英中的精英。美國的大學校長多數(shù)是文史哲出身。在哈佛,文理學院的學術地位高于商學院;在日本,清流(人文學者)比較清貧,但社會地位極高,而且在學術界工作比較穩(wěn)定,可以長期發(fā)展,容易獲得滿足感。他還說,成功的人生與有意義的人生是不一樣的,而恰恰是文化賦予人生的意義。
陳寅恪先生(民國時期清華三大名教授之一,康有為認為他是中國最有文化的人,在歐美讀了七所名大學)說,他那個時代,有很多學子,千里迢迢到西方學習,但恰恰沒有學習西方最精華的東西;貒笏麜袡C會用,但是實用的東西隨著時代變化,一旦實用的東西不再有用,他們便落后了,而一些博大精深的理論,則具有長期效用。
原浙江大學招生辦主任程藝說:“我無法回答考生及家長關于哪些專業(yè)冷,哪些專業(yè)熱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讀大學,讀大學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會增強你對專業(yè)選擇目的性的理解,剩下的問題是你所選擇的專業(yè)是否適合你,適合你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平時考生問到應選擇什么專業(yè)時,我總反問他。你將來要做什么?是科學家,學者型人才,還是管理型,實用型人才?我遇到一位同學,他堅決要報歷史專業(yè),因為他熱愛歷史,他想當大學老師,當學者。對他來說,歷史就是熱門。筆者想把程藝主任的話做為結束語,供讀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