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語文課前預習意義及方法(2)
2011-09-20 18:56:11學習方法網(wǎng)
2、查閱。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guān)。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么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并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注解,那么閱讀時可以對照注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注釋的問題,那么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句話,“似乎”與“確鑿”兩個詞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這里,作者將它們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線劃出來,再打上問號,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你就可帶著問題聽,就會理解得更透徹些。再比如“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行道樹》張曉風)這個句子,句中的“墮落”一詞如果沒有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就應該通過工具書去理解它的原義及引伸義等,閱讀時可結(jié)合上下語境進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話上課時就應有所側(cè)重地聽老師講解,
3、思考。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jù)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nèi)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lǐng)神會。以《最后一課》為例:可以把描寫韓麥爾老師的語句、表情、動作、服飾的句子,和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劃出來,有的可以打上重點符號,并在書旁注上自己的評點。再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擬人化的描繪語句十分有特色,預習時就可以將其劃出來,特別是一些關(guān)鍵的、生動的詞語。這樣,在自己的賞析下,再經(jīng)老師課上的點撥,領(lǐng)會就更快了,理解就會更加深入。應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在進行預習思考時定要結(jié)合文章體裁的特點。如在預習說明文時,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歸納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個主要特征進行細致說明的,在這說明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個什么樣的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做筆記。在前面閱讀、查閱、思考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好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diào)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筆記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然,做預習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可在書上做標記、眉批、尾批等,也可準備一本預習筆記本。那么怎么做預習筆記呢?比如預習《社戲》一文,看預習提示及注釋時,可把與作者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按名(作家姓名),時(出生時間),地(出生地點),評(對作家的評價),作(選自哪部作品)歸納出來。
名:魯迅,原名周樹人
時:生于1881年
地:浙江紹興市
評: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魯迅全集》
還可以在本子上設新詞欄,重難點等等,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學生做到了這幾點,聽課的時候,也就會比較容易地隨著老師的串講,理清楚老師講課的思路,體會到作者作文的思想感情,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哪些解決了,哪些還不明白,通過聽課、提問,求得及時解決。
預習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一些問題。在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五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和應試。五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既是相對獨立,又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對預習和復習要有個合理的安排,同學們不能一味預習只求往前趕而忽視了了對前面所學過的知識的復習,因此,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應科學地安排好預習時間的長短。再者,預習時切忌先入為主,鉆牛角尖,偏執(zhí)地堅持自己預習時的錯誤理解,而聽不進老師的講解,甚至對老師講課的精華聽而不聞,這樣就失去了預習的意義。
總的來說,學生要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就得掌握自學的方法,特別是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聽講,如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更能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對智力的開發(fā)是十分有益的。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