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時間旅行者的妻子》:遠不及原著帶來的感動
2009-09-28 12:51:19網(wǎng)絡(luò)資源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很失望,這部改編作品絲毫沒有一點原作感動我的地方。每每想到書中作者引用17世紀(jì)詩人Francis Quaries的詩句:“時間、場所、際遇、死亡都無法讓我屈服/ 我最卑微的欲望就是最少的移動。”(Nor Time, nor Place, nor Chance, nor Death can bow. My least desires unto the least remove)來形容亨利和克萊爾糾結(jié)交錯的愛情,就會忍不住動容,但是這份細(xì)膩的感情在電影版中完全看不出。
電影最大的失敗在于過于瑣碎的敘事。導(dǎo)演想要重復(fù)書中亨利獨白式的敘述,但是輔以一個一個他自己消失又出現(xiàn)的戲劇性場景導(dǎo)致整個電影缺乏一個說得上流暢的故事。開場10分鐘他們就上了床,一點點chemistry都談不上……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部電影的片花非常好看:把全片拆成一個一個5分鐘短劇簡直是完美,但是平湊起來總覺得剪輯師是不是打了瞌睡。是的,我們知道亨利和克萊爾的愛情是主線,但我個人會更加欣賞讓亨利(Eric Bana)來嘗試一點獨白,從他的角度來敘述這份于愛人不能長相思守,眼見親人離去又無法加以改編的酸楚和痛苦。事實上看完這個片子我們對亨利的背景一無所知,除了符號化的“圖書館員”這個稱號。亨利不僅僅是一個光屁股在雪地里跑的裸男,他生活在一份永遠的不安定和恐慌之中,讓他在遇見成年克萊爾之前的6 年里酗酒、嗑藥、感情生活混亂,這些都在電影版中消失不見。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芝加哥的朋克文化圈,在那個激昂放縱又略帶頹廢的俱樂部文化中度過自己成年后大部分生活的亨利,其實正是這種精力給日后兩人生活的羈絆埋下了伏筆,但是同樣,從電影畫面上我們什么都看不到。
電影中做得比較好的是不同年齡亨利穿插出現(xiàn)的浪漫橋段,畢竟視覺效果要比文字來的直觀得多。但是同時那個“亨利VS亨利”的精彩部分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一方面Eric Bana太老實了,表達不出年輕氣盛亨利被年長自己魅力蓋過的那種懊惱。而Rachel McAdams雖然甜美,卻缺少藝術(shù)家的靈性和敏銳。一個不斷被丈夫拋離的妻子所有的那種委屈被她的幸福完全蓋過了。我最不滿意的,恐怕是導(dǎo)演把這個片子的幾乎轉(zhuǎn)變成了純愛情的故事,但是拋開了原著中對于文學(xué)、音樂、藥物和信仰的探討,這個故事就變成了一個離家不用找接口的丈夫和堅強妻子的老套故事。而那個經(jīng)典的結(jié)尾居然也被篡改了!編劇怎么可以把那封最經(jīng)典的離別情書給刪掉!這可是兩人愛情的最終見證之一。
如果沒有讀過原著的,可以很輕松地去電影院欣賞這部片子。但是我會建議回來之后找本書來讀一下,感受一下作者文字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