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簡介
2009-09-26 13:43:44網(wǎng)絡資源
武當山簡介
摘要: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nèi),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nóng)架林區(qū),連綿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
武當山,綿亙800里,其自然風光,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來,就有72峰、36巖、24澗、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臺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于群峰之巔。環(huán)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筑規(guī)模著稱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達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個建筑群,100余萬平方米;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現(xiàn)仍存有近5萬平方米。其整個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統(tǒng)一設(shè)計布局。其規(guī)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因山就勢,錯落有致,前呼后應,巧妙布局;蚪ㄓ诟呱诫U峰之巔,或隱于懸崖絕壁之內(nèi),深山叢林之中,體現(xiàn)了建筑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被譽為“中國古建筑成就的展覽”,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武當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東漢以來,即有道人在武當山結(jié)茅為庵,潛心修煉。隨后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的圣地。武當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貞觀年間(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簡到武當山祈雨靈驗,后在靈應峰敕建“五龍祠”。自宋迄清,歷代皇帝極力推崇武當山真武神,奉為“社稷家神”。在元朝時期道教墾田數(shù)百頃,養(yǎng)眾萬人,有9宮8觀等,100多處廟宇及壇、亭、臺、橋。到明朝達到鼎盛時期。在永樂十年(1412)遣要員率20多萬軍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宮9觀等33處道教廟宇,全山各宮觀有道士少則300─400人,多則500─600人。使武當?shù)澜虒m觀空前宏大,成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當?shù)缊觯虼,武當山被稱為“皇室家廟”。武當山道教文物聲名遐邇。除古建筑群外,歷代統(tǒng)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別在明朝鼎盛時期,曾制造數(shù)以萬計的金、銀、銅、鐵、錫、玉、珠、石、泥、絲、木等質(zhì)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當山,使武當山各宮觀陳設(shè)富麗堂皇,被譽為“黃金白玉世界”。雖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注冊文物總計7000多件。具有極高的科研和藝術(shù)觀賞價值。武當?shù)澜桃魳罚刎撌⒚,是武當(shù)澜涛幕囊粋重要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龍祠”以后,武當山一直是帝王將相、蕓蕓眾生祈福禳災的重要道場,別具神韻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于一體,具有莊嚴肅穆,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shù)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當?shù)朗繌埲S集其大成,被尊為武當武術(shù)的開山祖師。后經(jīng)歷代武術(shù)家不斷創(chuàng)新、充實、積累,形成中華武術(shù)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之稱。武當拳,亦名內(nèi)家拳,這種拳法以養(yǎng)身煉功、防身保健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后發(fā)制人,延年益壽,祛病御疾,增長智慧等多種特點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