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愛心社簡介
2009-09-07 15:04:48網絡資源
社團簡介
北京大學愛心社,成立于1993 年11月23日。是中國高校第一家由學生自發(fā)成立的志愿服務社團。十五年來,愛心社不斷發(fā)展壯大,堅持從事愛心活動。現有注冊社員上千人,遍布北大各個院系及北大附屬小學等單位。
愛心社活動包羅萬象,現有兒童、助殘、校園、護老四個部組,以及手語分社下轄的表演組、教學組及宣傳組。愛心社社員們把愛的種子播灑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呼喚愛心,奉獻愛心”的宗旨經過一屆屆社員們的傳播與貫徹,深入人心。作為北大十佳社團及品牌社團,在校內外具有極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社團宗旨
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精神,借鑒吸收現代社會文明價值觀念,立足于社會道德自律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團結有志青年,大力倡導敬德精神,呼喚人們的愛心,并以"友愛、善良、誠實、互助"之心,為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而無私奉獻。
管理團隊
李陽 社長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06級本科生。
王恂 理事長,實踐部部長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06級本科生
姜晨 副社長,手語分社社長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6級本科生
張曠怡 副社長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07級本科生
韓世中 副社長
北京大學中文系2007級本科生
協(xié)會顧問
名譽會長:季羨林 教授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曾擔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 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并在其他研究會和社會團體中擔任重要職務。
管理顧問:厲以寧 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曾擔任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八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委員等職。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經濟學家,從中國經濟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的構想,并得到理論界與政策制定者的廣泛接受。
名譽顧問:朱青生 教授
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元培計劃管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主動誤取說、現代藝術原理。著有《將軍門神起源研究--論誤解與成形》、《沒有人是藝術家, 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等。曾多次榮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
名譽顧問:濮存昕 先生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話劇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第二屆金鷹電視藝術節(jié)最受歡眾喜愛的男演員獎獲得者。2004年起擔任中國預防艾滋病宣傳員。
名譽顧問:魯 健 先生
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主持人。中央電視臺“十大優(yōu)秀欄目主持人”獲得者。
名譽顧問:劉 璇 女士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1級學生。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1998年世界杯體操賽平衡木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平衡木金牌,女子全能及女子團體銅牌。
名譽顧問:桑 蘭 女士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1級學生。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1997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及八運會跳馬冠軍。2008北京申奧大使。
主要活動
愛心社設有兒童組、助殘組、校園組、護老組四個實踐部組和手語分社,各部組負責人在主席團的指導下具體管理部組內事務。
兒童組的活動主要包括河北省豐寧縣鳳山鎮(zhèn)捐助活動、與Marie Stopes國際組織合作開展的同伴教育活動以及在海淀區(qū)紅星小學、鴻雁小學以及北大人民醫(yī)院開展的義務支教活動。
助殘組的主要活動包括:北京市盲人學校聯(lián)誼活動、北京市神經傷殘兒童中心、“愛之光”殘疾人職業(yè)培訓系列講座活動和星星雨活動等。
校園組的工作可分為日常工作和重大活動兩類,日常工作包括愛心墨水、愛心天氣預報、愛心留言本、愛心黑板貼等;校園組還常開展一些大型活動,如收舊衣服、組織募捐、開展校內外志愿者活動等。
護老組在開展香山老年公寓護老活動、護理老教授和臨終關懷等活動的同時探索護老理念,關注人口老齡化及社會保障等問題,并立志通過他們的努力來呼喚人們愛老敬老護老的意識和行為。
手語分社堅持每周開設一次手語班,教授內容包括日常會話、基本稱謂、手語歌曲等。形式靈活,以游戲的方式便于交流手語班活動將作為手語分社的一個經典、一個品牌延續(xù)下去。同時手語分社還開展意識宣傳、手語研究及服務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