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正式登臺 有“攻略”的人生
2009-09-04 12:32:28本站原創(chuàng)
“90后唯一跟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死得晚一點。”作為80后的代表,韓寒對“90后”的評價簡單直白。其實,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共同之處,“90后”與我們截然不同,只是因為他們處于變革更快的時代。在這些逐漸踏入社會的孩子眼里,獨立與個性已經(jīng)不足以代表他們的成長。當“非主流”、“腦殘”這些詞匯隨著網(wǎng)絡橫飛時,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和接近這群“90后”?
拒絕標簽化
2009年,天津地區(qū)的高考作文題為“我說90后”。
“這是一個有趣的題目,有大量的親身經(jīng)歷可以讓他們發(fā)揮,但另一方面,‘身在此山’中的年輕人還缺乏相應的社會經(jīng)驗對自己和同齡人做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總結。”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點評,無論如何,90后已經(jīng)得到了社會的大量關注,“不要再把他們當作孩童”。
根據(jù)《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為2.64億,而當中,在校生約有1億。去年開始,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逐步邁入18歲成人的行列,他們有的上了大學,有的直接進入社會,甚至已經(jīng)小有成績。如同他們的前輩,90后在他們的青春期急于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承認,期望以群體亮相的方式宣告他們已經(jīng)長大,顯示他們的力量,爭取應有的地位和尊重,并試圖影響社會進程。
可除了“幼童化”解讀,對90后沖擊更大的恐怕是對他們的隨意“標簽”。腦殘、非主流、校園暴力、炫富,再用“垮掉的一代”形容90后似乎已不合時宜,他們“比垮更垮”。
“把父母20歲以后干的事都干得差不多了,除了不掙錢。”
“喜歡在網(wǎng)絡上秀自己,包括賤的方面。”
“拜金,追求物質享受。”
“道德底線越來越低。”
在“你如何看待90后”的一個網(wǎng)絡調查中,逾半數(shù)網(wǎng)友對90后給出了上述負面的“評價”。“90后剛剛興起,就抨擊90后,這樣是不對的。”被媒體報道多了,包包和阿紫說:“正如一個同齡人說的,希望社會給我們滅火器,而不是助燃器。”
純粹的一代獨生子女
“你覺得90后有什么特點?”我等著網(wǎng)名“詠逺の啈冨”的小女孩在QQ上回話,她的QQ秀甜蜜到刺眼,閃閃發(fā)光的粉紅色愛心背景,嘟嘴,短裙小背心,皮膚嫩得掐得出水。但從視頻里,我看到這個出生于1995年的女孩子戴著一副大眼鏡,穿著寬大的校服,臉上因為熬夜溫習冒出幾顆青春痘。
她用火星語回答說:“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特點呀!不瘋點這世界哪好玩。”
他們沒什么代表性,或者更準確的理解,他們身上,“代表性”這個概念已經(jīng)被消解,每個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和80后相比,他們是更為純粹的獨生子女一代,因而更具個性。”楊雄認為,如果80后還具有一些過渡性的痕跡,90后則是更為純粹的一代獨生子女。
在經(jīng)歷中國第三個生育高峰之后,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在絕對人數(shù)上下降,但所能享有的物質生活和思想空間,卻日漸豐富和寬松,消費主義、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游戲的刺激無處不在。從他們懂事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就是手機和網(wǎng)絡,出國也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90后的父母大多是60后,當1978年改革開放時,90后的父母們剛好開始邁入社會,他們的青年時期也正是在改革開放的社會變革中度過的,因而對子女日后的教育更自由開放,過去那種絕對服從的教育觀念被競爭、消費等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教育法則所取代。
郭錫成今年15歲,就要上高中了。他的理想是當一名火車司機,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說:“我比較愛護自己的命,火車司機看上去安全,不像飛行員會遇到空難,白領坐在辦公室里會有地震。”面對兒子如此古怪的想法,父親郭立新并沒有直接斥責,他甚至將房子買在了火車沿線上,讓兒子可以每天趴在窗邊,看看心愛的火車。
有“攻略”的人生
給我們最大震撼的,不是90后的特立獨行、反叛、非主流,而是他們對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十分清晰。
18歲的少女導演艾水水,正在籌備自己第四部電影,她要把自己的電影再一次送到國際影展;1990年出生的小潔現(xiàn)在深圳當模特,但她深知這是青春飯,業(yè)余學習英語,兼職訓練師,還開了自己的網(wǎng)店;口頭禪是“無所謂”的17歲廣州女生周靖,對自己的未來卻不是無所謂的,“我想考到香港中文大學讀法律,將來從事法律工作”。
“由于父母給他們的東西滿足度比較高,他們沒有理由反叛,他們不需要反叛就可以獲得很多。”楊雄說,但這不代表90后惟命是從。
“他們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節(jié)的反叛,一些社會現(xiàn)實讓他們很早就明白應該把價值取向關注于具體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東西。他們認為社會是在要求他們成為更加工具的人、更加務實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輕人那樣樂于過多地坐而論道。他們的審美趣味也更中性化,生活方式更模糊,道德界限也越來越不明晰。”
教育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834萬高三應屆畢業(yè)生中,有84萬放棄了高考,十分之一的應屆生沒有參加高考,許多人將之歸罪于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收入低”的現(xiàn)狀。但現(xiàn)實是,上大學對于90后而言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他們更像是在過游戲中的人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說,“社會的寬容度以及將來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要打破應試教育體制,這將為90后的成功和多樣化選擇提供土壤,這是個什么都可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