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揀麥穗(粵教版高一必修)

揀麥穗(粵教版高一必修)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8 15:37:14

 1.課文解讀

 、抛髡吆喗

  張潔,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張潔早期散文創(chuàng)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喚愛與美。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苹窘庾x

  從全文看,作者主要寫的并不是童年趣事,而是農(nóng)村婦女的命運。她懷有深情,但不直露地表達,而是通過人物的故事和命運體現(xiàn)出來。雖然其中也有歡快的敘述,但文章的基調(diào)是讓人憂傷的,總的來說是令人傷心、惆悵,學習的時候得找準這個基調(diào)。

  文章以微帶感傷的情調(diào).從舊時農(nóng)村姑娘揀麥穗的特定風情寫起,描述了兩種夢想的破滅:一是姑娘們揀麥穗時生出的對未來生活的種種美夢的破滅,這可以算是文章的大背景;另一個是“我”加入到揀麥穗隊伍中所產(chǎn)生的奇特夢想的破滅,這是一個具體的“個案”,可以看作是對大背景的一個生動的卻又別樣的“注腳”。

  課文前半部分寫舊時農(nóng)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以及出嫁時這些美麗的夢想的破滅。農(nóng)村姑娘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了換取嫁妝,尋覓幸福。但是“當她們把揀麥穗時所伴的幻想,一同包進包裹里去的時候,她們會突然感到那些幻想全部變了味兒,覺得多少年來她們揀呀、縫呀、繡呀實在是多么傻啊!她們要嫁的那個男人,和她們在揀麥穗、扯花布、繡花鞋的時候所幻想的那個男人,有著多么的不同呀!”然而,更讓人悲哀的是,她們很快就忘記了由這種失落所帶來的悲傷,“這又算得了什么呢?誰也不會為她們嘆一口氣,表示同情。誰也不會關心她們還曾有過幻想。甚至連她們自己也不會感到過分的悲傷,頂多不過像是丟失了一個美麗的夢。有誰見過哪個人會死乞白賴地尋找一個丟失的夢呢?”所以“她們還是依依順順地嫁了出去,只不過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縫它時的那種心情了。”還有什么比沒有夢想更可悲的呢?作者描寫這些時,帶著難言的悲涼和苦澀其心情的沉重.不僅僅因為這些美麗、幸福的夢想將會破滅,更因為這些夢想的主人對于夢想破滅的麻木、順受的姿態(tài),以及她們從此以后不再夢想、也沒有夢想的灰暗人生。

  課文后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寫“我”和賣灶糖老漢之間的純真情誼以及“我”對賣灶糖老漢的思念。它描述兒童強烈的模仿心理,實際上寫了另一個夢的破滅。“我”因年幼,不懂什么叫害臊,當二姨逗“我”時,我大言不慚地說自己要備嫁妝。“我”要“嫁”的賣灶糖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呢?飽經(jīng)風霜,一頭長白發(fā),滿臉皺紋,在孩子面前掛著笑意。不管是模仿大姐姐還是為了有灶糖吃,不管是拿糖哄小姑娘還是長大真的去接他,在“我”毫無顧忌地向賣灶糖老漢表白心愿的那段對話描寫中,我們看到了天真幼稚、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和充滿愛心的老漢兩顆純樸善良的心靈的溝通,我們看到了一種充滿真誠、沒有遭受污染的純真之情。后來,“我”到了認真揀麥穗的年齡,賣灶糖老漢也不再開那玩笑,老人背脊越來越彎、步履更加蹣跚,最后終于老去了。雖然“我”童年的夢最終破滅,令人辛酸,但是“我”曾擁有的“真的疼愛”卻引起“我”對賣灶糖老漢的深深思念。與其他農(nóng)村姑娘不同的也正是在于這里——我的夢雖破了,但我還有懷念存在。

 、蔷A鑒賞和問題探究

  作者為什么要寫舊時農(nóng)村姑娘揀麥穗的特定風情?為什么要描述“我”在揀麥穗中與賣灶糖老漢的交往?

  通讀全文以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前者是一個廣闊的大背景,在這個表面美好,實則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廣大農(nóng)村婦女在愛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嘆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連自己都不自覺地就放棄了,就象那些農(nóng)村姑娘一樣。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而后者表現(xiàn)的是一個具體的“個案”,表達的是一個天真爛漫幼女純真的愛心。

  對比描述兩種美夢的破滅,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兩種美夢實際上有著巨大的反差。“煙荷包”是全文中的一個重要細節(jié)。它既是“我”學著其他農(nóng)村姑娘的樣子編織夢想的開始,是我純真幼稚的夢想的寄托,又是夢想破滅時,“我”心中仍然不滅的對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那個象豬肚子一樣“煙荷包”雖然找不到了,但是,對比那些忘記了夢想,不再夢想的農(nóng)村姑娘,“我”還有“夢”:真的“煙荷包”不知丟到哪里去了,然而,“我常常想念他”,可見,對于人與人之間的純樸的感情,“我”還有留念,不曾忘懷。而這種純樸的情感,不正是當初“我”縫制“煙荷包”時寄托在其中的感情內(nèi)核嗎?因此,在全文中,“煙荷包”不僅是照應全文,是“我”的情感寄托的前后呼應,它還是“我”夢想猶存,追求仍在的一個象征,是“我”與其他農(nóng)村姑娘相比,沒有成為一個悲嘆的重要區(qū)別。在文章的最后,“煙荷包”中所寄寓的情感內(nèi)涵已遠遠超出了一個農(nóng)村小姑娘的幼稚幻想,它既代表了作者對自己純真童年的緬懷,也代表了作者對人類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終究會逝去的惆悵,還代表了作者對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滅的懷念與追求。教學時,要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還可以展開討論,集思廣益,體會文中豐富的、多層次的感情內(nèi)涵。

  2.習題解說

 、诺谝活}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理解文章的情感,找準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

  參考答案:參見精華鑒賞和問題探究。

  ⑵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把握細節(jié),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互動的內(nèi)涵。

  參考答案:所謂“物是而人非”。作者在這里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失落與惆悵。

  1.這里運用了象征的手法。

  2.“小火柿子”在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頑強的美好事物,它們歷經(jīng)風雨,不改本色。

  3.結(jié)合全文,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遠不滅的夢想——對人與人之間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純樸感情的向往與追求。

 、堑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理解文章的豐富的、多層次的情感。

  參考答案:見精華鑒賞和問題探究。

  3.相關資料

 。1)張潔小說的相關評論

  在80年代文壇張潔以寫作具有女性意識和反映女性問題的作品著稱,但她的許多作品并不僅僅局限于表現(xiàn)女性問題。她與1979年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森林里來的孩子》,以清新、流麗的的敘述語調(diào)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許多作品如《愛是不能忘記的》、《祖母綠》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為主人公,寫女性感傷、細膩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戀愛心理以及單身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愛是不能忘記的》較早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的矛盾,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女主人公鐘雨對于那個遭受歷史厄運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堅貞不渝的戀情,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撫慰當時“文革”創(chuàng)傷的感情載體,因此,這篇并沒有直接涉及“傷痕”主題的小說,成了“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品。通過女性近乎圣潔的“愛情”方式,來超越痛苦的歷史記憶的做法,在《祖母綠》中得到了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兒獨立承擔生活重壓的堅毅形象,又成為女性獨立意識的表征!斗街邸穭t寫三個離異女性,她們因女性身份面臨的不公平待遇,被作為社會問題提出:張潔作品的“女性意識”和作為“女性文學”的先導地位正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張潔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條件尚未成熟》、《尾燈》、《她有什么病》,也嘗試把握“重大題材”。長篇《沉重的翅膀》曾為譽為“與生活同步”的力作。作品完稿于1981年4月,表現(xiàn)的是1980年的圍繞經(jīng)濟改革發(fā)生的沖突,并且把筆墨寫到社會結(jié)構(gòu)的高層(中央重工業(yè)部的部、局級官員)。80年代中期以來,張潔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顯的變化,從詩情的追求轉(zhuǎn)向反詩情,從浪漫詩意轉(zhuǎn)向敘述上夸張的粗鄙化。不過,這其實是對理想詩情堅守的另一表現(xiàn)形態(tài)。她猛烈抨擊、嘲諷某些男性人物的猥瑣、低俗趣味,詛咒他們的欲望是令人惡心的“紅蘑菇”開放在女性人物的生活中。長篇《只有一個太陽——一個關于浪漫的夢想》,表現(xiàn)的是當代中國人處身“真實”的西方時的體驗和感受,尤為尖銳地表現(xiàn)了男性知識分子(女性則以婚姻形式進入西方)面對西方時精神上的焦慮、沮喪和物質(zhì)上的困頓。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第359至36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張潔散文的相關評論

  80年代初期,在整個社會和文學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語境下,散文創(chuàng)作主要以老年作家巴金、孫犁、楊絳、陳白塵、黃裳等為代表。描述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經(jīng)歷,回憶舊友和親人,批判“文革”歷史暴政造成的傷害,是大多數(shù)作品涉及的方面。一些中年作家如張潔、宗璞、賈平凹、韓少華、唐敏、王英琦等,則常會通過兒童視角,抒發(fā)一種溫馨、感傷而清新的感情,展現(xiàn)“人性”中樸素、感人的一面。他們的努力大體上可以看作是在回應“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散文的風格,強調(diào)散文應該“獨抒性靈”,自由地書寫內(nèi)心體驗。不過由于當代散文的積習已深,許多文章在語言和結(jié)構(gòu)上,仍可以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縛。過于關注散文的“詩化”和“意境”的營造,是表現(xiàn)這種拘囿的一端。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第37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revolutshibainupartnership.com . All Rights Reserved